發布於 2024-01-23 03:52

 

  1、外科治療:採用幽門肌切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治程短,效果好。術前必須經過24~48小時的準備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補充鉀鹽。營養不良者給靜脈營養改善全身情況。一”字型組術中沿幽門縱軸切開漿膜及淺層肌纖維,再鈍性分離肌層達黏膜下層使黏膜完全膨出漿膜面,注意勿損傷十二指腸黏膜,近端則應超過胃端以確保療效然後以鈍器向深層劃開肌層,暴露粘膜,撐開切口至5mm以上寬度使粘膜自由出,壓迫止血即可。倒“Y”型組則自胃竇部開始切開約2/ 3 幽門環肌,然後分別向兩側斜行切口,夾角約100形成倒“Y”型切口。後一種方法切開肌層充分,黏膜膨出範圍增大,能明顯使幽門管腔擴大,十二指腸黏膜損傷及術後嘔吐發生率明顯降低。術中漿肌層切開要有足夠長度和深度,分離必須達病變全長,深度以黏膜膨出達漿膜水平為度。

  2、術後處理:術後嘔吐可能與幽門管水腫及幽門肌切開不完全有關,故術前等滲溫鹽水洗胃是必需的術後進食應在翌晨開始為妥,試服糖水15~30ml ,2 小時後無嘔吐則給予等量母乳或牛奶,以後逐漸加量,術後48 小時加至正常量。術後嘔吐大多是飲食增加太快的結果應減量後再逐漸增加。腸功能正常,潰瘍病的發病率並不增加然而X線複查研究見成功的幽門肌切開術有時顯示狹窄幽門存在7~10年之久。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相關文章
1.胃鏡採樣檢測 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如果為陽性,即可確診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 2.細菌的直接檢查 通過胃鏡檢查鉗取胃黏膜(多為胃竇黏膜)作直接塗片、染色,組織切片染色及細菌培養來檢測Hp。其中胃黏膜細菌培養是診斷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為驗證其他診斷性試驗的“金標準”,同時又能進行藥敏試驗,指導臨床選用藥物。 3.尿素酶檢查 可通過檢測尿素酶來診斷Hp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內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發布於 2024-01-23 03:32
0評論
一、刺激性食物:由於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體抗力低下,從而容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的入侵。所以刺激性食物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的感染,雖然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潛移默化,不可忽視。 二、生吃: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病的高發因素,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途徑之一就是生吃膳食。現在西餐吃牛排時在三分熟、七分熟的時候就食用了,還有的人在吃火鍋時肉都還沒燙熟,卻早已吃得不亦樂乎,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門螺旋
發布於 2024-01-23 03:26
0評論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預防嗎?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做到有效預防,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飲食管理的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有聚集性,應採用分餐制;幽門螺桿菌對外環境的抵抗力不強,對乾燥及熱均很敏感,多種常用消毒劑很容易將其殺滅,加強餐具的消毒,保持餐具乾燥;加強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及時清理排洩物,避免汙染水源。另外,定時定量進餐,不進食不潔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進食醃製及熏製、燒烤類食物。2
發布於 2022-12-01 17:51
0評論
金標尿素酶檢測 抗原標本為糞便,抗體標本為血液、血清、指尖血。特點是方便、快捷、15分鐘出結果,且不受許多條件的限制。檢測結果為繼往感染。 碳13呼氣試驗 檢測須在空腹狀態或者餐後兩小時後進行,患者近一月內未服用抗生素、鉍製劑、質子泵抑制劑等Hp敏感藥物,否則會造成檢測結果假陰性。收費較高。 碳14呼吸試驗 C14呼氣試驗是臨床用於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種方法。被檢者空腹,用約20ml涼開水口服
發布於 2023-12-06 03:50
0評論
治療方案的選擇原則是: ①採用聯合用藥方法,如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三聯療法; ②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無明顯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經濟上可承受性。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有:胃復春片、羥氨苄青黴素、甲硝唑、克拉黴素、四環素、強力黴素、呋喃唑酮、有機膠態鉍劑(de-nol等)、胃得樂(胃速樂)、樂得胃、西皮氏粉和胃舒平等。潰瘍病患者尚可適當結合應用質
發布於 2023-12-06 03:37
0評論
專家指出,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有規律的運動等),能抵禦經口而入的千百種微生物的侵襲。自從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後,才認識到幽門螺桿菌幾乎是能夠突破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兇。goodwin把幽門螺桿菌對胃粘膜屏障在破壞作用比喻作對“屋頂”的破壞給屋內造成災難那樣的後果,故稱為“屋漏”學說。 目前對幽門螺旋
發布於 2023-10-05 19:28
0評論
①採用聯合用藥方法; ②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無明顯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經濟上可承受性。 判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效果應根據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療終止後至少在一個月後,通過細菌學、病理組織學或同位素示蹤方法證實無細菌生長。
發布於 2023-10-05 19:41
0評論
幽門螺桿菌或幽門螺旋菌,英文簡稱Hp。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桿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幽門螺旋桿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門螺旋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
發布於 2022-12-25 02:30
0評論
可能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常聽到幽門螺桿菌,但是幽門螺桿菌卻是造成各種胃腸疾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傳染力很強,患者一定要注意防範,所以,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隨著油門亂桿菌研究的深化,以證明幽門螺桿菌與各種腸胃疾病有著重要的關係,做好幽門螺桿菌的反之對幽門螺桿菌有重要的意義。 Hp進入人胃內低pH環境中,能生長繁殖,並引起組織損傷,其致病作用主要表現為:細菌在胃黏膜上的定值,侵入宿主
發布於 2023-10-15 21:29
0評論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目前尚不清楚,確切致病機制也不清楚,除了細菌的毒力因素外,患者的免疫反應、環境的影響,都起著一定的作用。近年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機制有賴於細菌的毒力因素和致病因素,病菌具有適應性酶和蛋白以及黏附於細胞和黏膜的能力,使其能在胃腔內生存,其分泌的毒素和誘導的炎性介質,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胃黏膜損傷。 1.慢性胃炎:患兒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臨床表現的輕重程
發布於 2024-05-05 16: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