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2-03 09:45

  共濟失調是由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個簡單的運動必須有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和固定肌四組肌肉的參與才能完成,並有賴於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

  1.開始時訓練患者作小範圍的平穩而又流暢的運動。範圍隨著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漸加大

  2.治療應集中在訓練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時兩足距離正常而不是患者由於害怕不穩定而使兩足的距離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訓練平衡

小孩共濟失調有甚麼表現相關文章
1、早產:早產兒體重極低,腦組織發育不成熟,易受到各種因素導致腦進一步損傷。同時,引起早產的高危因素如宮內感染、妊娠後期的外傷等,也是導致腦癱的危險因素。 2、妊娠期外傷:妊娠期外傷多發生在妊娠晚期,而母親妊娠期外傷與腦癱的病發原因有密切聯繫。妊娠期外傷還會惹起胎盤血流削減、胎盤血栓構成和胎膜早破,乃至非常小的外傷也可使胎兒逝世或胎兒早產。 3、輻射:孕婦露出於放射線等輻射環境下可招致腦癱、小腦
發布於 2024-09-25 09:56
0評論
苯二氮類 腦癱能不能採用藥物治療?苯二氮類(安定、氯羥安定等等)與GABA在脊髓和脊髓以上神經元處結合。副作用包括嗜睡和流口水,並且可能出現耐藥現象。手術後短期使用該類藥物有助於緩解肌肉痙攣。 腦活素 無蛋白質的具有器官特異性的氨基酸和低分子肽組成的注射液,內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單胺類神經遞質、膚類激素和酶的前體物,相對分子質量在10萬以下,易通過血腦屏障。實驗證明,腦活素具有
發布於 2024-09-25 10:03
0評論
頭針 (一)取穴 主穴:平衡區、感覺區、語言Ⅰ、Ⅱ、Ⅲ區。 配穴:額頂帶(前1/4和後1/4)、頂顳帶、頂枕帶。 額頂帶位置:神庭至百會穴左右各旁開半寸處的一寸寬帶,將全帶由前至後分為4等份。 頂顳帶位置:前頂穴至頭維穴,向前後各旁開半寸的條帶。 頂枕帶位置:自百會穴至腦戶穴連線左右各旁開半寸的一寸條帶。 (二)治法 可先用主穴,如效不顯,則改配穴。主穴以28號1.5~2寸毫針沿皮快速刺入1~1
發布於 2024-09-25 10:09
0評論
(1)脾腎虧虛 治法:補腎健脾,填精益腦。 處方:黃芪30克,黨參10克,白朮8克,當歸15克,丹參20克,熟地20克,淮山藥10克,牛膝8克,杜仲10克,威靈仙12克,鹿角膠10克,炙草6克。 加減:肢萎無力明顯加附子、桂枝;站立無能加補骨脂、巴朝天;肉萎形瘦加費精、枸杞;肢體顫抖振搖加天麻、鉤藤。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補中益氣湯、振頹湯、附子理中湯、瓊玉膏。 (2)陰
發布於 2024-09-25 10:16
0評論
腎元不足腦髓虧損 證候:腰膝痠軟或疼痛,站立不穩,步履不正,行走搖擺,兩手笨拙,發音難辯,耳鳴耳聾 ,陽痿遺精,經少經閉,二便異常,舌淡,兩尺脈弱。 腎陽虛損 證候:腰膝痠軟,肢體發涼,陽痿,大便洩瀉,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站立不穩,行走搖擺 ,兩手笨拙,發音不清舌質淡,苔白水滑,脈沉遲。 腎陰虧損 證候:腰膝痠軟,手足心熱,咽乾口燥,發音不利,失眠多夢,站立不穩,行走搖擺,經少 經閉,遺經遺尿,
發布於 2024-09-25 10:23
0評論
概述 共濟失調這種疾病屬於一種運動方面的障礙疾病。也就是說,人們在運動的時候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到人的心裡變化,甚至是身體上的變化。特別容易讓人的肢體發生一些障礙症狀。嚴重情況下會引起語言方面也出現障礙。所以說這種共濟失調方面的疾病對人的身體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旦患上這種疾病,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共濟失調怎麼辦。 步驟/方法: 1、 日常生活中,如果換上了
發布於 2022-10-13 02:07
0評論
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包括: 1、感覺性深感覺向中樞神經系統反映軀體各部位的位置和運動方向。病因有: ①周圍神經或神經根病; ②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顱底畸形、脊髓病、腫瘤; ③腦幹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發性硬化、腫瘤; ④丘腦頂葉通路或頂葉血管性疾病、腫瘤。 2、前庭性前庭系統向心傳導平衡信息,引起體位、視線調節和空間定位感覺等的平衡反應。病因有: ①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特發性雙側前庭病; ②
發布於 2024-07-08 17:10
0評論
1、豬腦枸髓湯,配料:豬腦1具、豬脊髓15克、枸杞子10克、調料適量。製法:將豬腦豬髓洗淨,放碗中,納入枸杞子、食鹽、味精、料酒、醬油等,上籠蒸熟服食。 2、雙耳燉豬腦,配料: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豬腦1具、調料適量。製法:將黑木耳白木耳發開洗淨,豬腦洗淨同置鍋中,加雞清湯適量;文火燉至爛熟後,加入食鹽、味精、料酒、椒粉等調味,再煮一二沸服食。 3、胡桃龍眼雞丁,配料:胡桃仁元肉各10克、雞肉
發布於 2024-07-08 17:17
0評論
(1)姿勢和步態改變:蚓部病變引起軀幹共濟失調,站立不穩,步態蹣跚,行走時兩腳遠離分開,搖晃不定,嚴重者甚至難以坐穩,上蚓部受損向前傾倒,下蚓部受損向後傾倒,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小腦半球病變行走時向患側偏斜或傾倒。 (2)隨意運動協調障礙(incoordination):小腦半球損害導致同側肢體的共濟失調。表現辨距不良(dysmetria)和意向性震顫(intentionaltremor),上肢
發布於 2024-10-03 08:17
0評論
1、運動發育與同齡兒相比有明顯的延遲,表現運動笨拙不協調,頭與軀幹調節障礙,1歲左右不會坐,即使會坐也不穩定。只有在兩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擴大的情況下才可能坐穩。站立時間較晚,大終2-3歲或更晚,患兒站不穩,易跌倒,手指精細運動障礙,動作不靈活。 2、有意向性震顫及眼球震顫,追視與有目的抓物十分困難。 3、患兒經常張嘴,流口水,講話慢且發音不清,語言障礙。 4、患兒肌張力低下,但腱反射正常。
發布於 2024-06-29 11:3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