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常見致病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葡萄球菌和假單胞菌屬,這些致病菌引起角膜炎和眼底病,往往可導致失明,因此尋找廣譜、高效、低毒的抗生素對於有效控制眼部感染尤為重要。第四代氟喹諾酮類藥物通過抑制革蘭氏陰性細菌的DNA迴旋酶和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拓撲異構酶,從而阻斷細菌的DNA複製,起到殺菌作用。第四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克服了前三代藥物無法對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缺陷,成為廣譜抗生素,並能有效治療耐藥性細菌感染,減緩新的耐藥菌株的出現。在這項研究中,通過在體外測量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對眼部14種致病菌的抗菌活性,評估了它們的最小抑制濃度(MIC)。
方法:14種致病菌,包括7種革蘭氏陽性菌、4種革蘭氏陰性菌和3種不常見的菌株,均來自臨床上疑似細菌性角膜炎和眼底病患者。根據NCCLS(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的標準,通過微量分析法觀察每一株菌的最低抑制濃度。
結果: 1.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MIC值為0.08mg/ml至0.57 mg/ml),對六種革蘭氏陽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蠟樣芽孢桿菌和腸球菌)的抗菌活性相似;而對革蘭氏鏈球菌,加替沙星的MIC值為0.22 mg/ml,莫西沙星為0.73 mg/ml,有顯著差異2。.在革蘭氏陰性菌中,加替沙星對銅綠假單胞菌的MIC值為1.28mg/ml明顯低於莫西沙星的2.60mg/ml;而加替沙星對肺炎球菌和綠膿桿菌的MIC值為莫西沙星的1/4~1/5。3.對於不常見的菌株(如:。Nocardia astrophila, Mycobacterium tortugae),加替沙星的MIC值只有莫西沙星的1/4。
結論。第四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尤其是加替沙星,具有廣譜的抗菌活性;對常見的眼科病原體有很強的殺傷力,而且這種效果比莫西沙星更強;對於耐藥性較強的機會性病原體感染,如LASIK術後黴菌性角膜炎,加替沙星有很強的殺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