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生藥材鑑定
川芎生藥材橫切面
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皮層狹窄,散有根跡維管束,其形成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淡黃棕色,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向外漸大;薄壁細胞中富含澱粉粒,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粉末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澱粉粒較多,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直徑 5~16μm,長約21μm,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偶見覆粒,由2~4分粒組成。草酸鈣晶體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直徑 10~25μm。木栓細胞深黃棕色,常多層重疊,表面觀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見油室碎片,分泌細胞壁薄,含有較多的油滴。導管主為螺紋導管,亦有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4~50μm,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互相聯結,似網狀螺紋導管。
川芎性狀鑑別:根莖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1.5-7cm。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類圓形凹窩狀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細小的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具波狀環紋形成層,全體散有黃棕色油點。香氣濃郁而特殘,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斷面色黃白、油性大、香氣濃者為佳。
川芎顯微鑑別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韌皮部寬廣,散有根主跡維管束。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開,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淡橫棕色,近形成層的油室小。薄壁細胞富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結晶。
川芎粉末特徵:淡黃棕色或灰棕色。
①澱粉粒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直徑5-16μm。長約21μm,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復粒由2-4粒組成。
②草酸鈣結晶呈類圓形團塊或圓簇狀,直徑10-25μm。
③木栓細胞深黃棕色,常多層重疊,表面觀呈多角形,壁薄。
④油室多破碎,分泌細胞含有較多的油滴。
⑤導管多為螺紋導管,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相互聯結,億網狀螺紋導管。亦有網紋、梯紋及具緣孔導管,直徑14-50μm。
川芎中藥化學鑑定
川芎理化鑑別
1.取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毫升,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毫升,揮幹後,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氫氧化鉀的甲醇飽和溶液2滴,顯紅紫色。(檢查不飽和內酯類)
2.取粉末0.5克,加已醚適量,冷浸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毫升,加7%鹽酸羥胺甲醇液2-3滴、20%的氫氧化鉀已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熱,冷卻後,加稀鹽酸調節Ph至3-4,再加1%三氯化鐵已醇液1-2滴,於醚層界面處呈紫紅色,(檢查香豆精和內酯類)
3.取粉末0.5克,加水10毫升,冷浸過夜,濾過。加1%鹽酸至酸性,分取濾液1毫升3份,分別加碘化鉍鉀、碘化鉀和硅酸至酸試劑,分別產生橘紅色、白色或白色滑澱。
4.取橫切片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淡紫色熒光,外皮顯暗棕色熒光。
5.薄層色譜 取粉末2克,加已醚6毫升,冷浸4h,濾過。將濾液濃縮至幹,殘渣用氯仿1毫升溶解,作供試液。另取川川芎嗪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氧化鋁CAC薄層板上,以石油醚-氯仿(1:)展開,用磺化鉍鉀試劑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的橘黃色色斑。
6.取該品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5毫升,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毫升,揮幹後,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甲醇飽和的氫氧化鉀溶液2滴,顯紅紫色。
7.取該品粉末1克,加乙醚20毫升,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醋酸乙酯2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克,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微升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