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2-24 19:21

  一、盜汗吃甚麼藥——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溼,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二、盜汗吃甚麼藥——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溼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三、 盜汗吃甚麼藥——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溼,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溼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盜汗吃甚麼藥相關文章
一般來說,盜汗患者可採用食療的方法來調理身體。下面推薦幾款藥膳方。 黃芪二蜜飲 材料: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 做法:將黃芪、糯稻根、麻黃根這三味藥一同放入鍋內,加入3碗的清水,待煮至1碗水時,去渣取汁,加入蜂蜜調味即可。每日一劑,分兩次飲用。 黑豆浮麥湯 材料:黑豆50克,浮小麥30克,蓮米15克,紅棗10枚,冰糖30克。 做法:先將黑豆、浮小麥分別淘洗乾淨,瀝乾水
發布於 2023-10-19 17:06
0評論
(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散0.5~1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於患者臨睡前敷於肚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翌日晨起時取下,如無效可重複使用,一般連用3天即可湊效.本方適用於各種證型的盜汗,對因肺結核引起盜汗,也有比較顯著的療效. (2)五味敷劑:五倍子,赤石脂,沒食子,煅龍骨,煅牡蠣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於臨睡前取藥粉1克,用涼開水,食醋各半
發布於 2023-01-05 09:22
0評論
概述 腎虛盜汗聽起來很恐怖,其實這個身體特徵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現象。盜汗就是你入睡後,在熟睡當中,身體出汗,而且汗量很大,醒後不再出汗。中醫方面說這是洩汗,腎虛的表現。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腎陰虛就主要表現盜汗,腎陽虛的主要表現是腰痠腿軟,走路沒有力氣,失眠多夢等。腎虛盜汗究竟吃哪些藥好呢? 步驟/方法: 1、 腎虛盜汗就是神陰虛,需要補
發布於 2024-05-23 21:13
0評論
夜間盜汗吃甚麼:黃芪二蜜飲 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將上述三味藥同放鍋內,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時,撈去藥渣,加入蜂蜜溶化後分2次飲用,每日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夜間盜汗吃甚麼:百合蓮子飲 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先將百合、蓮子洗淨,放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燉至百合、蓮子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後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數天,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夜間盜汗吃
發布於 2023-10-19 16:52
0評論
據觀察所見,盜汗患者卻是內熱為多,一是脾胃積熱,一是陰虛內熱,熱逼津液外出,於是乎盜汗不停,熱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盜汗,必須清其熱。兒童盜汗者不少,輕的每晚衣被皆溼,重的由此而消瘦、便秘、飲食減少、經常感冒,家長常把這當做一件大事,顧慮重重,或各處求醫治療,或到處打聽偏方秘方,但不少患兒服藥後毫無寸效,盜汗照樣每天出。臨床工作中,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經常可以碰到,而看看已經服過的藥物,不是黃芪
發布於 2024-05-17 10:20
0評論
1、黃芪桂圓羊肉湯:黃芪15克,羊肉90克,桂圓肉10克,山藥15克。將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撈出後即用冷水浸泡以除羶味;用沙鍋將水煮開,放入羊肉和3味藥同煮湯。食時調好味,可飲湯吃肉。 2、參鴿湯:高麗參5克,乳鴿1只。將乳鴿去毛及內臟(不必清洗腹中之血),加入參片,水適量,隔水蒸燉1小時,配少量食鹽頓服。每日1次,連服3天。 3、泥鰍湯:糯稻根30克,泥鰍90克。先將泥鰍宰殺洗淨,用食油煎至金
發布於 2023-06-27 22:15
0評論
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以歸脾湯加減方來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症,也會有盜汗的情況,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又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用之以當歸六黃湯加減方,但仍建議由中醫師鑑別診斷後,再服藥改善。
發布於 2023-01-05 09:08
0評論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溼,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溼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
發布於 2022-10-08 22:13
0評論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盜汗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病因病機 1、腎陰虛: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
發布於 2022-10-08 22:06
0評論
1、足底部反射區 按摩部位: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幹、甲狀旁腺、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盲腸(闌尾)、迴盲瓣、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小腸、肛門、生殖腺。 常用手法: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擊法等。 2、足內側反射區 按摩部位:胸椎、腰椎、骶骨、子宮。 常用手法:食指外側緣刮法、按法、
發布於 2023-06-27 22: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