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21 16:28

  虻蟲味苦,性微寒。有毒,屬活血化瘀藥。有破血逐瘀、消症通經作用。常與水蛭同用。例如:腹中有瘀血積塊(症塊),月經閉止不來者,可用本晶配水蛭、桃仁、紅花、川芎、三稜、莪術、當歸,亦芍等同用。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可配丹皮,骨碎補,續斷、乳香、沒藥等同用。

  水蛭與虻蟲雖都有破血逐瘀作用,但水蛭藥力較緩而作用持久,偏入肝經,膀胱經,逐瘀效果較好。虻蟲破血力較水蛭更猛峻,遍行經絡,通利血脈,服後即可致瀉,(藥力過後即止),逐瘀效果不如水蛭較穩。二藥常配合使用,可使相得益彰。

  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錢,水煎服或研末服。孕婦及無瘀血省忌用。體弱者慎用。

虻蟲活血化瘀的介紹相關文章
1.抗凝作用,虻蟲在體外有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體外和體內均有活化纖溶系統的作用。虻蟲水提取物540mg/(kg/d)和270mg/(kg/d)灌胃,連續7天,均能顯著延長大鼠的出血時間,顯著減少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大劑量組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華虻水浸液560mg(生藥)/kg或粗蛋白提取液150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7天,能顯著減少家兔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粘附
發布於 2024-03-21 16:15
0評論
1.成無己雲,苦走血,血結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蟲,乃肝經血分藥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2.蜚虻,其用大略與ZHE蟲相似,而此則苦勝,苦能洩結,性善齧牛、馬諸畜血,味應有鹹,鹹能走血。故主積聚症瘕一切血結為病,苦寒又能洩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閉塞咽喉,故主喉痺結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當湯、丸,大黃ZHE蟲丸中鹹入之,以其散臟腑宿血結積有效也。 3.虻蟲,治症瘕寒熱,是因症瘕而發
發布於 2024-03-21 16:22
0評論
1、血瘀經閉,癥瘕積聚。本品苦洩性烈,獨入肝經血分,能破血逐瘀,通利血脈。治血瘀經閉、產後惡露不下,臍腹作痛,可配熟地黃、水蛭、桃仁,如地黃通經丸(《婦人大全良方》);治幹血成勞,血瘀經閉,瘀結成塊,配伍水蛭、庶蟲蟲、大黃等,如大黃庶蟲蟲丸(《金匱要略》)。 2、跌打損傷,瘀滯腫痛。本品有散瘀療傷,消腫止痛之功,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千金方》以本品配牡丹皮為末酒送服,亦可配乳香、沒藥等。
發布於 2024-03-21 16:35
0評論
水蛭、虻蟲均系蟲類藥物,具有一定毒性,人肝經,有破血、逐瘀等作用,均可用於瘀血凝積的徵瘕痞塊,血瘀閉經、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瘀腫青紫作痛等症。因二者活血作用峻猛,又長於消徵逐瘀,所以叫做破血藥。 水蛭為水蛭科動物螞蟥、水蛭及柳葉螞蟥的乾燥體,俗稱螞蟥、馬鱉。水蛭昧鹹苦,入肝經。味鹹能走血分,苦能降洩,鹹苦並行,因而有破瘀消徵的作用。但水蛭的破血作用較虻蟲和緩而持久,古代醫家認為本品“遲緩”而“善
發布於 2024-03-21 16:42
0評論
①治折傷,接骨:土鱉焙存性,為末,每服10~15克。(《醫方摘要》) ②治小兒夜啼如腹痛:蟅蟲(熬令煙盡)、芍藥(炙)、川芎(熬)各等分。上三味搗末,服如(一)刀圭,日三,以乳服之。(《外臺》引《古今錄驗》) ③治五淋:蟅蟲五分(熬,一作虻蟲),斑貓二分(去翅、足,熬),地膽二分(去足,熬),豬苓三分。上四味,搗篩為散。每服四分,日進三服,夜二服。但少腹有熱者,去豬苓。服藥二月後,以器盛小便,當
發布於 2024-04-20 13:50
0評論
1、峻下逐水類藥有蘆薈、芫花、巴豆、甘遂、大戟、商陸、牽牛子、番瀉葉等。 2、通經破血類藥有三稜、莪術、阿魏、乾漆、虻蟲、水蛭等。 3、開竅類藥物有蜈蚣、地龍、麝香、皂莢、穿山甲等。 4、催吐類藥物有藜蘆、反蒂等。 5、毒性中藥有砒石、水銀、輕粉、斑蝥、雄黃、馬錢子、生川烏、生草烏、生附子、洋金花等。 此外,活血化瘀藥、破氣化滯藥、瀉下通便藥、利水通淋藥及藥性大寒、大熱的中藥也應慎用。 還有一些
發布於 2023-09-25 14:11
0評論
土鱉蟲的治病附方 碰傷,摔傷,傷處疼痛: 土鱉蟲1兩,焙乾,研末。每服1錢,黃酒沖服,每天2次。 經閉,痛經: 土鱉蟲2錢,丹參5錢,赤芍、香附各4錢,桃仁、延胡素各3錢,水煎服。 黑色素瘤: 土鱉蟲、金銀花各2斤,紅棗、核桃仁各1斤,制馬錢子半斤,冰片6錢,豬膽汁1.5斤。除豬膽汁外共研細粉。將豬膽汁煮沸1小時,加入藥粉,用適量蜂蜜為丸,每丸重2.5錢。每日早晚各服1丸。 治療痰瘀阻絡型增生性
發布於 2023-11-16 15:24
0評論
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像崴腳就是比較常見的小意外,當急性期(傷後24-48小時)過去之後,扭傷的地方會出現淤青,這時我們可以用很簡便的方法來處理,即用熱毛巾進行熱敷,幫助散開淤血。 有時候熱毛巾不是隨身就能準備著的,這個時候就可以選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藥物,比如紅花油,倒一些在傷處,用手按摩直至藥物被吸收、患處有發熱的感覺。 除了外用的藥物,還有一些口服藥物,也能夠起到
發布於 2024-01-05 07:32
0評論
臨床上具體使用該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瘀血證有輕重,治療時應選用不同的方藥。 ②祛瘀過猛,易於傷正,因此常輔以益氣養血之品,使祛瘀而不傷正。 ③本法能促進血行,故凡出血證,婦女月經過多及孕婦均當慎用。 活血化瘀,不能從字面理解,通俗的理解是: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或者因為外力使局部血脈不通,導致在人體某一部位或組織血行不暢,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腫塊等組織上的變化。中藥活血化瘀是一種綜合調理
發布於 2024-01-07 02:15
0評論
中醫治療 (1)氣滯血阻治法:理氣活血,通絡消積。 方藥:金鈴子散或失笑散加減。方中金鈴子疏肝理氣,元胡活血止痛,五靈脂蒲黃活血祛瘀,若氣滯血阻較甚兼有寒象者,可酌加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等活血祛瘀之藥,以攻除其積。 (2)氣結血瘀治法:祛瘀軟堅,兼調脾胃。 方藥:膈下逐瘀湯合六君子湯加減。方中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五靈脂、丹皮、玄胡活血化瘀,香附、烏藥、枳殼行氣止痛,甘草益氣緩中。如積
發布於 2023-03-02 11:0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