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常見病之一,屬祖國醫學中“痺症、腰痛”範疇,常因外傷和內因兩方面引起,以青壯年發病較多。本病多發於腰區下部,是脊柱負重及活動量大的部分,常由於勞動或運動不慎、外傷所致,也有部分因椎間盤發育有缺陷,感受風、寒、溼邪氣而誘發,或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在急性或慢性損傷等外因作用下,導致纖維肌肉組織,周圍血管神經發炎、水腫甚則纖維環破裂,髓核膨出或突出,刺激和壓迫脊髓神經根,引起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痛,甚者下肢活動受限的一種疾病。
隨著現代生活愈來愈城市化,人們生活、工作壓力愈來愈緊張以及醫學診療水平的不斷髮展,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多。總的來說,由於工作、習慣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上班族”罹患該病。就目前而言,西醫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有髓核溶解、臭氧治療、手術治療等,但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治療均不可言治癒。所以,如何中運用中醫藥優勢,為廣大患者解除疾苦,是我們中醫學子值得探討的地方。下面我就就我所知談談中醫對於該病的治療。
早在《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一篇――刺腰痛中就有了對類似本病的記載,而且還給出了詳細的分類和治療方法。如:“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Y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_。”可見,雖然在古代並沒有現代的x線等診斷設備的存在。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卻一直存在。所以,中醫在治療這一疾病也有著豐富的經驗。大體來說,分為針灸治療,中藥治療,導引治療三個方面。鑑於篇幅有限,同時我對於針灸和導引的瞭解不多,所以我想著重對中藥治療這一疾病談談我的看法。
中醫一般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多因風、寒、溼外邪或外傷所致。《黃帝內經.痺論篇》言“風寒溼三氣雜至, 合而為痺也……”,“痺者,閉也,就是閉阻不通之意”。《諸病源候論.腰腳疼痛候》說:“腎氣不足,受風邪之所為也,勞傷則腎虛,虛則受於風冷,風冷與正氣交爭,故腰腳痛。”因此中醫藥治療本病,多從風、寒、溼、瘀、虛論治,初期宜活血舒筋,蠲痺通絡,常用活血通絡一類的方子加減。如小活絡丹;病程久者,體質多虛,治宜補養肝腎,宣痺通絡,常用滋腎強骨一類的方子加減。如:獨活寄生湯。但我個人認為,這樣辯證遠遠不夠。因為中醫講究辯證論治,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臨床表現來確定正確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如果一上來就一律選用活血通絡的方子來治療,這就叫做辨病論治而失去了中醫治療的本質。必然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療效。我認為《醫宗金鑑.雜病心法要訣》腰痛篇中的歌訣把本病的病因歸納的很完善。它將腰痛分為腎虛、風、寒、溼、痰飲、氣滯、血瘀、溼熱和閃挫一共九種。這樣從而就確定了九中不同的治療原則。即補腎、祛風、散寒、化溼、豁痰、理氣、活血祛瘀、清熱化溼和保養鍛鍊。同時也給出了許多很好的治療基本方,如:羌活勝溼湯、安腎丸、通氣散、蒼柏散等。並認為如果患者“面色忽紅忽黑,是為心腎交爭,難治之證也。”當然臨床上的患者很少只是很簡單的一個病因,往往都是多種病因混雜在一起,寒熱錯雜,虛實並見。所以,具體到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又需要仔細辯證加以靈活組方。另外,還應該充分發揮中醫的綜合治療。除了內服湯劑以外,還應該結合外敷、針灸、推拿等方法。比如,中醫的小針刀和正骨在這方面就有著很特別的療效。再有,對於本病,日常的起居注意和保健鍛鍊也佔有著一定的重要性。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有著良好的作息時間和充足的鍛鍊,自然也能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畢竟預防大於治療。這與中醫講的“治未病”的觀點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儘管這一疾病目前並沒有一種很好的根治的方法。但中醫的綜合治療要遠遠比西醫的治療方法更加安全、有效,同時也更容易令中國人接受。所以應該繼續深入研究中醫綜合治療過程中的細節。使各種療法配合的更加默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戰勝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