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23 20:55

  灸甘草治療凍瘡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薑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茯苓甘草湯

  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遺溺。

  【方論】

  此足太陽藥也。淡能滲水,甘能寧心助陽,故用茯苓;辛能散飲,溫能發汗解肌,故用薑桂;益土可以制水,甘平能補氣和中,故用甘草。

  按:悸證,有過汗而悸者,有吐下而悸者,有氣虛而悸者。惟飲之為悸,甚於它邪,以水停心下,無所不入,侵於肺則咳,傳於胃為嘔,溢於皮膚為腫,漬於腸間為利。故經曰:先治其水,後治其厥。厥為邪之深者,猶先治水,況病之淺者乎。

  本方去生薑,加白朮,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仲景 治傷寒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者。逆滿氣衝,寒邪伏飲,上搏於膈也,故令頭眩;沉為在裡,且既經吐下,復發其 汗,則陽益虛而津液耗,故身振搖也;與此湯導飲和中,益陽固衛。金匱用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灸甘草湯

  炙甘草12克生薑9克人參6克桂枝9克生地黃50克阿膠6克麥門冬10克麻仁10克大棗10個功用:滋陰復脈,益氣養血。主治: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證;虛勞肺萎。

  桂枝甘草湯

  [方義]

  此溫補心陽,兼補中氣,治心悸之方。

  [主治]

  發汗過多形成心悸之證。但必須具有喜用手按、小便尚利、喜熱怕涼或脈沉遲等方能準確.

  按:喜用於按,說明是虛證,需用補藥;小便尚利,說明不需要白朮、茯苓之補脾利水;喜熱怕涼或脈沉遲,說明須用溫性藥品。

  [藥品]:桂枝二至三錢,炙草一錢至錢半。

  [煎服法]: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頓服。

  [用藥大意]:桂枝保心陽,炙草補中氣。心陽復則液可回,中氣和而悸白平。

灸甘草養生吃法相關文章
艾灸的養生作用十分的豐富,既可以激發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又可以溫經散寒、扶正祛邪、通經活絡,受到醫家的重視。艾灸是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保健良方,保健功能十分的顯著,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信任。艾灸是通過點燃艾絨通過對穴位的刺激作用,起到養生和保健的作用,是一種簡單而比較容易從左的有效養生和治療病症的方法。 第一、艾灸養生保健灸法 艾灸足三里穴。犢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脛骨前緣有著
發布於 2023-02-05 21:11
0評論
注意: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中滿腹脹忌服。 1、《本草經集》 術,乾漆、苦參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2、《醫學入門》 痢疾初作,不可用。 3、《藥品化義》 炙甘草因味厚而太甜,不宜多用,恐戀膈不思食也。 炙甘歸經 歸經:入脾、胃、肺經。 1、《湯液本草》 入足厥陰、太陰、少陰經。 2、《雷公炮製藥性解》 入心、脾二經。 3、《本草通玄》 入脾、胃。 4、《本草經解
發布於 2024-03-23 21:02
0評論
灸甘草是利用甘草炮製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香味,最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的幫助很大,具有很強的功效和作用。那麼,灸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了解。炙甘草臨床應用多為炙甘草湯,是以炙甘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湯。因此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可以從炙甘草湯中來分析。綜合歷代醫家看法,認為炙甘草湯主要功效與作用有以下四點: 1、陰陽並調,主治傷寒病後或重病恢復期陰血不足,血不榮心,虛羸少氣,
發布於 2024-03-23 20:49
0評論
直射灸法是指用艾條點燃後,對著病變部位或穴位進行燻烤。此方法治療主要是緩解疼痛,起輔助治療作用。指導意見:建議:你可以進行綜合治療一是服藥,二是針灸、按摩、推拿、熱敷、牽引,服藥可以服用頸腰康+小活絡丸+前列康,另外還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倒走,慢跑等,運動時要注意姿勢,平時注意防止受寒,睡硬板床,不要吸菸,祝你早日康復。查看原帖 功能與主治行氣血,逐寒溼。溫經散寒用於風寒溼痺,肌肉痠麻,關節
發布於 2024-01-14 15:16
0評論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
發布於 2024-05-15 15:31
0評論
現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較小,但若長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腫,血壓升高及血鉀減少等症狀並有脘腹脹滿,納呆等消化障礙。因此,偶爾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上面已經
發布於 2024-03-23 21:16
0評論
艾灸分類: (一)、艾灶灸:即用艾絨或艾粉做成因錐型或自貼灸型進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將艾泣直接放在皮膚上灸至起泡,對咳喘、肺癆、痞塊有良好的作用。 B:間接灸一即隔物進行施灸、有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隔附子餅灸等。 (二)、艾條灸: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燻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以皮膚潮紅為度。 B、在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
發布於 2024-01-14 15:43
0評論
  有這樣一種灸法,過程如表演雜技一般,不僅讓人飽眼福,還可以治病。《生命時報》記者一走進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房恭的診室,就被眼前的一幕所吸引:一條噴雲吐霧的“火龍”在人體背部盤旋,好似真龍護體。房恭介紹,這叫火龍灸,又稱“長蛇灸”,由艾灸演變而來,因點燃時外形好似蛟龍翻騰而得名,自古深受皇親國戚等貴族的青睞。火龍灸除了外形惹眼,在治療和保健方面也有獨特之處。房恭告訴記者,《內經》講“
發布於 2022-12-04 22:06
0評論
即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溫度約達70℃。此法又分為兩種,一為化膿灸,一為非化膿灸。 1.化膿灸 也稱瘢痕灸、著膚灸、打膿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棗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發灸瘡,致皮焦肉爛,痛苦不堪,人多畏懼,不願接受。現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氣管炎,專門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燒灼,致令成瘡,稱為打膿灸。效果雖好,但一般醫者多不主張急於求成,而改為小炷多次的緩和方
發布於 2024-01-14 15:23
0評論
在肚臍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那艾灸肚臍有哪些方法呢?主要有艾炷直接灸、神闕隔姜灸等方法。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釐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
發布於 2023-08-09 03:5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