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艾灸可以使用溫和灸,主要灸天樞和足三里,這兩個穴位都屬於胃經的要穴,不僅可以讓便秘的人順利通便,還可以使腹瀉的人止瀉,所以從這兩個穴位的作用上就能體現出艾灸穴位的雙向調節作用,這也是艾灸的獨特魅力所在。那麼艾灸哪五個穴位可改善便秘現象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步驟/方法:
1、 天樞,進行艾灸時,可以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2寸處。它主治的疾病有,便秘、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病症。
2、 大橫,大橫穴的標準定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距臍中4寸,也是採用仰臥的姿勢,主要醫治,洩瀉,便秘,腹痛等病症。
3、 大腸俞,它的位置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要醫治,消化系統疾病:腸炎,痢疾,便秘,小兒消化不良等病症。
4、 支溝,它的位置在伸臂俯掌,於手背腕橫紋中點直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取穴。主治疾病有消化系統疾病:習慣性便秘,嘔吐洩瀉等病症。
5、 承山,它的標準定位在小腿被測正中線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可以看到在小腿背側中間肌肉收縮時會形成一個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這個人字形溝的頂點處。它的主治疾病為,痔瘡、便秘、脫肛、腰腿痛等病症。
注意事項:
艾灸時每穴灸一柱艾貼,每天一次為增加效果,可以使用隔姜用灸,方法和穴位同上,這樣可更快緩解症狀。用艾艾貼做溫和灸,每次每穴一柱,7日一個療程。中藥一般起效慢,要堅持用一段時間才會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