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4-01 18:40

  取百會、合谷、足三里為主穴。伴有胃痛隱隱,喜按喜溫,遇寒痛劇,泛吐清水,倦怠乏力,肢冷,便溏,舌苔白膩,脈沉細者,加神闕;伴有胃痛而脹,痛連脅肋,暖氣,吞酸,飽悶不舒,苔薄膩,脈沉弦者可加內關。

  患者取仰臥位,全身放鬆。所選穴位處常規消毒後醫者持毫針針柄以小於15度內角,針尖向前沿頭皮快速刺入百會穴處帽狀腱膜下層1寸。合谷、足三里毫針直刺 1.2寸。內關毫針直刺0.7寸。百會、合谷、足三里施以快速小幅度捻轉補法約1分鐘後再溫針灸30分鐘。內關施以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醫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筆寫字狀,拿灸用純艾條使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穴位處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覺穴位局部溫熱、術者視之泛紅但不致燙傷為原則。於神闕穴處施灸至患者自感肚腹內溫熱、舒服為度。每天針灸一次,每次針灸後患者需仰臥位休息2小時。

  按 方中神闕穴位居臍中,又名臍中、氣舍、氣合、環谷、維會、命蒂等。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處凹陷空缺,歷代針灸醫籍均視為人體要穴。此穴屬任脈,通過經絡關係督脈“貫臍”“過臍中央”,故在肚臍眼施術可以激發經絡之氣,通過任督二脈總理人體諸經百脈、五臟六腑,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等功效。近代針灸名家李世珍先生認為針灸補法於百會、合谷、足三里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作用,與補中益氣湯功效相同。內關乃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聯絡上、中、下三焦,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能寬心理氣,寧神和胃。

慢性胃下垂中醫針灸相關文章
中醫學中沒有胃下垂病名,據其表現可在“胃緩”“胃下”“虛勞”“胃痛”“腹脹”“等病症中有相關表述。《靈樞·本髒篇》有“肉睏麼者,胃薄。……肉睏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的相似記載。說明全身肌肉健壯者胃厚,肌肉瘦削者胃薄;肌肉瘦薄與形體不相稱者則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夠堅實者胃緩,同時亦說明患胃緩者必然有胃下。山東淄博古方中醫疑難病研究所臨床治癒胃下垂,古方中醫認為胃下垂雖表現在胃,但與肝
發布於 2024-12-14 14:53
0評論
最近一些年來,出現了一股中醫治療疾病的熱潮。大家都知道,胃下垂是一種常見的胃病,它給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那麼中醫能否治療胃下垂呢?下面就和大家介紹一下針灸治療胃下垂的方法。 一般的來說,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很多,通常的認為,該病的發生多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韌帶功能減退而鬆弛,腹內壓下降及腹肌鬆弛等因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因素。如果患了胃下垂而沒有及時的治療,可能會使得病情惡化,甚
發布於 2023-09-17 13:33
0評論
(1)中藥治療: ①脾虛氣陷型: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語言低微,氣短乏力,食少納呆,脘腹重墜,脹滿,噯氣不舒,食後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脈象緩弱。治以補氣升陷,方用補中益氣湯合枳術丸。少食納呆可加雞內金6g,炒稻芽、麥芽各12g,噁心嘔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湯。 ②虛實夾飲型:脘腹墜脹不適,食後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動,水走腸間漉漉有聲,噁心,嘔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脈象沉細小滑
發布於 2024-04-01 18:27
0評論
1中藥治療: ①脾虛氣陷型: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語言低微,氣短乏力,食少納呆,脘腹重墜,脹滿,噯氣不舒,食後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脈象緩弱。治以補氣升陷,方用補中益氣湯合枳術丸。少食納呆可加雞內金6g,炒稻芽、麥芽各12g,噁心嘔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湯。 ②虛實夾飲型:脘腹墜脹不適,食後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動,水走腸間漉漉有聲,噁心,嘔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脈象沉細小滑。治
發布於 2022-12-29 08:22
0評論
1、脾虛氣陷型 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語言低微,氣短乏力,食少納呆,脘腹重墜,脹滿,噯氣不舒,食後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脈象緩弱。治以補氣升陷,方用補中益氣湯合枳術丸。少食納呆可加雞內金6g,炒稻芽、麥芽各12g,噁心嘔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湯。 2、虛實夾飲型 脘腹墜脹不適,食後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動,水走腸間漉漉有聲,噁心,嘔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脈象沉細小滑。治以溫陽化飲
發布於 2024-05-15 23:40
0評論
胃下垂是如今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我們對於這個的治療也是有著不少的經驗。在治療這個問題上,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都是各有千秋,但下面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屬於我們的源遠流長的中醫文化,中醫治療胃下垂。 (1)中藥治療: ①脾虛氣陷型: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語言低微,氣短乏力,食少納呆,脘腹重墜,脹滿,噯氣不舒,食後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脈象緩弱。治以補氣升陷,方用補中益氣湯合枳術丸。少食納呆可加雞內金6
發布於 2024-10-15 23:51
0評論
祖國醫學“胃緩”一症與現代醫學胃下垂頗為相似。胃緩,首見於《內經》,《靈樞·本藏篇》有:“脾應肉,肉月國堅大者胃厚,肉月國麼者胃薄。肉月國小而麼者胃不堅,肉月國不稱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月國不堅者,胃緩……”的記載。 胃下垂是指x線胃腸鋇劑造影檢查發現胃的位置低於正常,胃小彎在髂脊連線以下,且伴有臨床一系列症狀如腹脹、上腹疼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臨床上常與腎下垂合併存在,可為內
發布於 2025-01-17 17:55
0評論
要以功能鍛鍊和飲食調節為主。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著重對腹肌進行鍛鍊,沒有體育器械者,可採取仰臥起坐的簡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為止。 飲食要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而富於營養的食物,餐後應臥床休息45分鐘至1小時,以減輕胃的負擔;減少站立時間,避免過度勞累。腹脹、噁心明顯者,可服用嗎丁啉、維生素B6以促進胃蠕動、增加胃的張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胃下垂在中醫屬於虛證,脾
發布於 2024-12-30 04:26
0評論
本病屬中醫“聤耳”範疇,肝膽熱盛型,治則為清肝膽之熱。用提插捻轉之瀉法施針。取聽會、丘墟,乃是足少陽膽經之穴,其經循耳,具有清肝膽之熱,通利耳竅之功效;翳風屬於少陽三焦經,又是手足少陽之會,能加強洩膽火,通耳竅之效;足三里具有強壯機體作用,據實驗報告此穴有增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耳門系手少陽三焦經之穴,配之能加強洩熱利竅作用。諳穴配伍,具有清化溼熱,通利耳竅作用,使疾病得除。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即中
發布於 2023-09-30 11:32
0評論
針灸減肥是在中醫學經絡理論指導下,通過針刺特定的經絡腧穴,以平衡陰陽、調理臟腑、運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減肥的一種治療手段。 針灸減肥優勢 1、舒適養顏療效好,痛苦少,在減肥的同時,針灸在調理、舒緩、美容養顏方面有奇效,是其他中西藥無法媲美的。 2.綜合調理 3、健康安全針灸減肥更安全、可靠,對人體無任何損害,是一種安全穩定而快速的健康減肥方法。 適用人群時尚白領:坐的多,運動的少 產後辣媽:消滅
發布於 2024-03-11 16: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