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5 16:46

學習經方需要分享經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分享經驗。我現在介紹一下我在臨床應用中的一些經驗和我收集的一些資料,題目是關於麻黃的臨床應用。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對麻黃配方的關注。

關於麻黃

麻黃是中國傳統的發汗藥、平喘藥、利水消腫藥,同時也是一種刺激劑。大家知道,甲基苯丙胺主要來自於麻黃,而麻黃是由麻黃提取的。傷寒論》中有14個麻黃方,《金匱要略》中有13個麻黃方,如麻黃湯、大青龍湯、麻黃附子湯等,都是經方中的重要藥方。的確,大家都不敢用這個藥,特別是我們江蘇蘇州一帶,麻黃用得很謹慎,不敢多用。記得我學醫的時候,老師也反覆強調,麻黃不能多用,用五分、八分,或者一錢。還有人不敢用麻黃,只用麻黃水煎泡黃豆黃卷來代替麻黃使用。因為後來確實有因麻黃引起的虛脫病例。清代的徐中原《三異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是一個五歲的孩子,肺風,起初用三分麻黃不靈,後來增加麻黃量到五分,五分又不靈,到第三診他用了七分,好了,這七分麻黃下去,孩子的額頭汗如雨下,脈象已除,結果很快用人參、五味子、牡蠣、龍骨救掉。後來,當我查到所用的原藥時,哦!前兩次診治用的麻黃都是假麻黃,第三次是真麻黃,真麻黃的七分已經太重。這句醫話說明,真麻黃髮汗確實很厲害。清代陸定一寫的《冷廬醫話》也說,當時有一個醫生,看了宋代許叔微的《傷寒論》,非常喜歡,當作秘本。他見許叔微善於使用麻黃湯,便也學著使用。他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在美國,麻黃是被禁止的。為甚麼?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美國,麻黃作為一種減肥藥被廣泛使用。美國有很多胖子,而減肥是美國的一個大產業。他們使用麻黃來減肥,但他們沒有按照我們中醫使用麻黃的適應症來使用,結果出了問題。1994年,美國一位婦女在一次網球比賽中死亡,後來經過調查,發現與使用含有麻黃的減肥藥有關。美國FDA通知並全面禁止使用麻黃。不僅在美國被禁止,而且在澳大利亞和英國也禁止使用麻黃。但許多醫生拿到麻黃後照常使用,因為麻黃確實是好藥,不願意使用的醫生不是好醫生。麻黃是可愛的,麻黃是迷人的。

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黃?

要安全使用麻黃,首先要甄別麻黃適用的體質。甚麼樣的人使用麻黃?我們必須看一下張仲景的原文。首先要看張仲景的原文,看似是症狀,其實是指一種疾病或一類疾病,甚至是一種體質。例如,張仲景用麻黃來治療黃腫。

黃腫

黃腫,是麻黃的主要治療手段,是安全使用麻黃和有效使用麻黃的重要標誌。張仲景使用麻黃的最簡單方子是甘草麻黃湯。兩種藥材,甘草二兩,麻黃四兩,兩種藥材用來治療甚麼病?麗水。麗水是甚麼病?就是面目黃腫,小便不通,脈沉。脈象怎麼會下沉呢?一個胖子,一個水腫的人,當然脈象就不好摸,就沉了。小便不利,所以就腫了。全身浮腫是使用麻黃的一個重要指徵,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還可以看看張仲景使用麻黃的最廣泛的方子--越婢湯。用了多少麻黃?六兩。這麼大劑量的麻黃是用來治療甚麼的?是用來治療風水、惡風、全身浮腫的。也是用來治療腫脹的。大劑量的麻黃就是這種情況。

麻黃類配方的臨床應用 (1)相關文章
發汗利尿麻黃湯不僅對子宮起作用,對膀胱、腎臟也有作用,這就是我們說麻黃湯能夠發汗利尿。這個案例是我的“經方沙龍”上的案例:說有一個老太,患有焦慮、坐臥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侖的。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後,全身大腫如泥,原來很瘦弱的人,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南極仙翁,頭啊腫得非常厲害,醫生用了十多天的藥,激素脫水劑都用了,都沒有效果,當時血壓130/90。結果這個醫生他給她用了甚麼藥?麻黃湯加防己、生
發布於 2022-11-25 16:36
0評論
無汗除了黃腫以外還有一條,無汗。甘草麻黃湯吃了以後,張仲景強調一定要“重覆汗出,不汗再服。”說明甘草麻黃湯有發汗的作用,而適合使用麻黃的,應該是無汗的。問題是甚麼叫無汗?初學中醫的人往往去問病人,你有沒有汗啊?病人說我現在沒有汗。病人的主訴不能算,無汗,要看出來。“觀其脈證”,我們要“觀”,我們要“看”。無汗的人,皮膚往往是乾燥的,而且粗糙,摸一下的話,好像有刺,或者甚至是像魚鱗,看上去臉色要發
發布於 2022-11-25 16:41
0評論
項背強葛根湯的主治非常簡單:“項背強几几”。不要以為“項背強几几”就是大椎穴那裡不舒服,我們要把“項背”延伸,頭項、腰背都在這個範圍。從後頭部一直到腰骶部,後背部的拘急感、疼痛感、倦怠感,都可以看做是“項背強几几”。我發現臨床上用葛根湯的人,有的主訴“頭項強痛”,有的主訴是“肩頸酸重”,有的主訴是“腰背痠痛”,有的主訴是“頭昏、頭重、頭暈”,甚至有的就感覺到是疲勞,說自己拖不動,說自己全身困重。
發布於 2022-11-25 16:31
0評論
麻黃是臨床常用藥物,性溫,味辛、微苦,具有發汗、平喘、利水的功效。應用上有生麻黃與炙麻黃的區別,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別。 生麻黃:辛散作用較強,長於發汗解表利水,多用於外感風寒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等風寒表實證,常配伍桂枝增強其發汗解表之力;還可用於風水浮腫,常配伍生薑、白朮等。 炙麻黃:用蜂蜜拌炒後,辛散作用減弱,發汗解表利水的功效減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強,多用於肺氣壅遏所致的咳喘
發布於 2023-09-13 21:14
0評論
麻黃是發汗解表第一藥,是一個很峻猛的一個藥,所以在使用時宜小心應用。汗多及對高血壓和失眠的患者,再出現可以使用麻黃的症候時,需小心謹慎。 證候禁忌對於發汗解表藥來說,汗多的不能用,辛溫的藥一般熱證要慎用。汗是人體的津液化生的,津液受傷的人,一般使用麻黃要小心謹慎。象這樣的一些都是屬於共性的問題,解表藥原則上不宜久煎。但是今後在《傷寒論》上,大家看了麻黃都要先煎。其實麻黃相對於其他的解表藥來說,它
發布於 2023-12-20 17:02
0評論
麻黃為麻黃科值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莖質。本品味麻色黃,故名。 早在公元一世紀前後,我國的《神農本草經》即有其能“發表出汗……止咳逆上氣”的記載,麻黃現仍為重要的平喘中藥。 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麻黃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應用歷史。漢代名醫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一方用以治療傷寒。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氣湯,用以治肺勞實、氣喘鼻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用麻黃的方劑。 【
發布於 2023-12-20 16:48
0評論
麻黃一般分為生麻黃和炙麻黃,不同的炮製方法是麻黃產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黃的發散風寒作用強一些,而炙麻黃的平喘止咳作用強一些,在臨床上應該區分使用。 一般麻黃生用,我們見到的一般都是麻黃的草質莖,下面有比較粗的木質莖,很粗,面上有那種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種比較粗的木質莖,這個長的木質莖,因為麻黃長在一些沙質地裡面,它的葉片已經退化了。其實它的葉片就包裹在它的結,麻黃的結上,已經退化成一個薄膜狀了
發布於 2023-12-20 17:08
0評論
1.用於風寒表症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用。 2.用於寒溼痺痛與經閉腹痛、痛經等症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溼性風溼痺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 3.用於水溼停滯所致的痰飲喘咳,以及小
發布於 2024-02-21 06:37
0評論
【古代炮製方法】漢代有去節、碎剉和煮數沸等炮製方法(《玉函》)。宋代增加了杵末(《證類》)、酒煎(《聖惠方》)、清炒(《博濟》)、沸湯泡(《蘇沈》)、蜜炙(《衍義》)等法。元代又有炒黃、燒炭(《寶鑑》)。明代增有炒焦和薑汁浸製(《普濟方》)、炒黑(《一草亭》)、沸醋湯浸(《仁術》)、酒蜜拌炒焦法(《景嶽》)等。清代有酒洗(《暑疫》)、酒煮(《得配》)。此時,其炮製方法已達20餘種。 【現代炮製方
發布於 2023-09-13 21:01
0評論
【別名】 龍沙、狗骨、卑相、卑鹽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8~10月間割取綠色細枝,或連根拔起,去淨泥土及根部,放通風處晾乾或晾至6成干時,再曬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潮防黴。 【性狀】 ①草麻黃 又名:田麻黃。莖呈細長圓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徑約1~2毫米,通常切成長約2~3釐米的小段。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走稜線,手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5~6厘
發布於 2023-09-13 20: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