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便秘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身體狀態,而不是一種疾病,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乾燥、排便費力等。需要結合糞便的性狀、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是否困難作出有無便秘的判斷。如果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便秘。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可以高達27%,可極少數便秘患者會上醫院。便秘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出現。女性得病率高於男性,老年人多於青、壯年。因便秘發病率高、病因複雜,患者常有許多苦惱,便秘嚴重時會影響生活質量。
步驟/方法:
1、 便秘患者需排除器質性疾病所致的便秘,然後根據便秘輕重、病因和類型,使用不同方式治療。飲食治療、藥物治療、生物反饋訓練和手術治療,都可以恢復正常排便。採取合理的飲食習慣,可增加膳食纖維,多飲水達到加強對結腸的刺激,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早起排便、有便意應即時排便,不要用力排便,適當運動。
2、 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容積性瀉劑(如果膠、車前草、燕麥麩等),潤滑性瀉劑(如開塞露、礦物油或液狀石蠟),鹽類瀉劑(如硫酸鎂、鎂乳),滲透性瀉劑(如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刺激性瀉劑(如大黃、弗朗鼠李皮、番瀉葉、蘆薈、酚酞、蓖麻油、雙酯酚汀等),促動力劑(莫沙必利、伊託必利)。
3、 直腸肛門、盆底肌功能紊亂的便秘患者可用生物反饋治療可訓練患者在排便時鬆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時腹肌、盆底肌群活動協調;而對便意異常者,應對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調整對便意感知的訓練。對於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應優先選擇生物反饋治療,而不是手術。
注意事項:
便秘患者應儘量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於精細,每天應喝至少6杯250毫升的水。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定時排便,形成條件反射。有便意時及時排便。排便的環境和姿勢儘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壞排便習慣。不要精神過度緊張,保持放鬆。可以一般性治療,不要濫用藥物,形成依賴。可對腹部順時針按摩,刺激腸道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