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一直是手很多關注的話題,由於腦癱的發病率的增多,引發的腦癱問題也越來越多了。現在我就請中國國際腦癱治療中心網暨徐林腦癱網的專家給我們就一些常見的問題做出分析!分析內容如下:
1、甚麼是小兒腦癱?
腦癱是指由於出生前、出生時、嬰兒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落後及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及其他異常。儘管臨床症狀可隨年齡的增長和腦的發育成熟而變化,但是其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卻固定不變。
2、導致小兒腦癱的原因有哪些?
(l)低體重兒(小於2500g):包括早產未成熟兒,足月小樣兒。
(2)先天性異常: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發育異常,在四肢性癱瘓的腦癱病人中53%與先天性異常有關;在非四肢性癱的腦癱病人中,35%是先天性發育不良所致。
(3)腦缺血缺氧:在腦癱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產傷所引起,導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
①母親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貧血、休克或吸毒、藥物過量等;
②胎盤因素: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壞死或胎盤功能不良等;
③臍帶血流阻斷:如臍帶脫垂、壓迫、打結或繞勁等;
④分娩過程異常:如臀位產、滯產、手術產(產鉗)或應用麻醉藥等;
⑤新生兒因素:除窒息外,還有許多心肺功能異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窘迫綜合症、周身循環衰竭、紅細胞增多症。
(4)核黃疸:為腦癱重要原因,隨著國產醫學的進步,核黃疸引起腦癱的比例下降。
3.小兒腦癱早期的異常表現有哪些?
(1)過度激惹:持續哭叫,入睡困難,大約有30%腦性癱瘓小兒在生後前3個月有類似嚴重“腸絞痛”的表現。
(2)餵養困難,吸吮及吞嚥不協調,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及持續體重不增。
(3)非常“敏感”或激動,但如果患兒(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僅在飢餓時有如此表現則意義不大。
(4)對噪音或體位改變“敏感”時難將大腿外展,洗澡時不易將拳頭掰開,家長常反映“孩子不喜歡洗澡”,當腳用觸及浴盆邊緣,背部即僵硬豎弓形。以上某一種情況也可能在正常小兒出現,不能根據具有其中某一兩項就診斷為腦性癱瘓,若存在多種情況,而且是發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兒,就要考慮有腦性癱瘓的可能。
4.小兒腦癱有哪些臨床表現?
腦性癱瘓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由於類型、受損部位的不同而表現各異,即使同一病人,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也不盡相同。
(1)運動發育落後:100天不能抬頭;4個月後拇指向收,手張不開;5個月後不會伸手抓物;4―6個月不會笑,不認人,面貌異常;8個月不會坐;10個月不會爬;15個月不會走。(2)主動活動減少(3)反射異常:原始反射延遲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不出現。如坐位時,向各方向推患兒,患兒不會用手支撐。(4)肌張力異常及姿勢異常。
・直立位下肢內旋伸直,足下垂,雙腿交叉呈剪刀狀。
・從仰臥到坐起,頭後傾,下肢伸,足屈,軀幹後伸,伸肌張力增高。
・仰臥位伸肌張力增高,頸向後伸,下肢伸或交叉,雙手拿不到前方正中位,呈角弓反張性軀幹伸展。
・俯臥位屈肌張力增高,不能抬頭,臀抬起,肩著床,四肢屈曲。
・頭向一側偏時,同側上肢伸直,對側上肢屈曲,呈射箭狀。
5.腦癱患兒家長如何對待腦癱患兒?
(1)正視問題,面對現實,堅持科學治療;
(2)對患兒要有耐心,有愛心,有康復信心;
(3)對患兒不過分保護,不憐憫、不放棄、不恐嚇、不與其他孩子相比,鼓勵參加遊戲和活動。
6.祖國醫學對腦癱的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兒科學中沒有腦性癱瘓這一病名。根據其臨床的表現,屬於五遲、五軟、五硬的範疇。五遲是指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而言:五軟是指頭頸軟、口較、手軟、腳軟、肌肉軟而言;五硬在是指頭頸硬、口硬、手硬、腳硬、肌肉硬而言。屬兒科難治之症。
(1)病因:本病病因多見於先天性、後天性和外傷性三種:
①先天因素:父精不足,母血氣虛,導致胎兒稟賦不足,精血虧損,不能充養髓腦;或其母孕中受驚嚇或抑鬱悲傷,擾動胎氣,以致胎育不良。②後天因素:小兒初生,肘氣怯弱, 擴理不當,致生大病,損傷腦髓。③外傷因素:各種原因引起的產時腦部揭傷。
(2)病機:稟賊不足,胎育不良,以致腦部受損,通過經絡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竅,以及產生腦癱的種種症候。
7.治癱嶄新理論
《內經》、《醫宗金鑑》等醫學經典,《醫宗金鑑.幼科心法》認為本病多因父母氣血虛弱,先天有虧,致兒生下肋骨軟弱,行步艱難,齒不速長,坐不能穩,皆賢氣不足之故”。結合祖國醫學”腦為髓之海"的理論,“從腎為治”的思想,重在補益立論,濟其衰弱,慎用攻伐。小兒腦力不僅有先天稟賦不足,亦有後天失於調養。先天稟賦不足,則腎氣虛,腎主骨,腎輸不濡則骨失所養;後天失之調養,則脾氣虛,脾主肌肉,脾腎內肉失所養。脾腎兩虛,則氣血雙虧,肝血不濡則筋失所養,故本病表現在現在敗體,病變髒腑在於脾、肝、腎。又心臟腦竅為五勝六腑之大主,神明在心,靈機出腦,因而肢體動作不能.精神行為異常,與心腦功能失職有關。因肝、脾、腎、心、腦等臟腑病機演變之差異,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證侯。肢體強硬,張而不弛,以肝血失濡,筋強不柔為主;肢體萎縮,以脾虛氣弱,肉失所養為主;骨槁肢削,強直變形,以腎精不充,骨失所養為主。兼肢震顫,動作不協調,是肝風內動,智識不開;失語語遲,是心神迷濛。病程短者多病在肝脾氣血不足,病程長者多病在肝腎陰精內虧,且都與髓海不充有關。腎為病之根本,故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熄風通絡立論,同時結合現代醫學,認為本病亦屬顱內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缺血缺氧,治療應以促進腦組織血液循環,改善腦組織缺血缺氧,促進腦組織發育為主,從而使患兒獲得有效的治療。
8.腦癱的診斷標準是甚麼?
腦性癱瘓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及體格檢查、腦電日、CT及MRI等。
CT及MRI能瞭解顱腦結構有無異常,對探討腦性癱瘓的病因及判斷預後可能有所幫助,但不能據此肯定或否定診斷,腦電圖可以瞭解是否合併癲瘸,對治療有參考價值。診斷腦性癱瘓應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①致病因素髮生在母妊娠時,圍產期或新生兒時期;③嬰兒時期出現的中樞性癱疾;③除外進行性疾病(代謝病、腫瘤等)所致的中樞性癱瘓;④除外正常小兒一過性運動發育落後。
9.治療腦癱的原則是甚麼?
(1)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嬰幼兒運動系統處於發育階段,早期發現運動異常,早期加以糾正,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
(2)促進正常運動發育,抑制異常運動和姿勢按小兒運動發育規律,進行功能訓練,循序漸進促使小兒產生正確運動。
(3)綜合治療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對患兒進行全面、多樣化的綜合治療,除針對運動障礙進行治療外,對合並的語言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行為異常也需進行干預,還要培養他面對日常生活、在會交往及將來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
(4)家庭訓練和醫生指導相結合 腦癱的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短期住院治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許多治療需要在家庭裡完成,家長和醫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訓練計劃,評估訓練效果,在醫生指導下糾正不合理的訓練方法。
(5)腦力多由稟賦不足,胎育不良,外邪侵襲,導致腦髓不能充養,或受到損傷,通過經絡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竅,以致產生腦癱的各種症侯。故滋補肝腎,營養腦細胞促進用組織發育為治療本病之關鍵。癱復康系列藥的據此研製,是腦癱患者康復的科學保證。
10.為甚麼小兒腦癱越早治療越好?
(l)從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特點看,發現越早,腦和神經系統的可塑性越大,治療效果越佳。研究表明:新生兒腦重340一400g見他,出生後6個月達800g;3歲前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達60%;6歲前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達90%。
(2)早治療可避免不良姿勢的形成、肢體畸形而造成的終生殘疾。
(3)性格及思維能力的形成主要在學齡前,特別是教育心理的康復越早越好,有利於患兒全面成長。
11.腦癱患者如何進行家庭語言訓練?
家庭是腦癱小兒學習的自然教育環境.父母與患兒相處時間最長,接觸最密切,亦是最早的啟蒙教師。家教,使全家人有更多機會參與訓練過程,不僅可以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而且不受時間與空間
的限制,尤其是關鍵性的學前階段,若能及早給予各種基本訓練,往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教中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正確姿勢 當患兒有了較好的軀幹控制能力與進食能力時,可以開始語言訓練。訓練中要保持患兒眼睛的高度來與其交談。如果從過高位置對著患幾講話,會使其全身過度伸展,不利於發音。
(2)增加說話和活動的量 父母不要因為和患兒講話得不到回答而喪失信心。不管患兒懂或不按懂。家庭成吶都利用各種機會去跟患兒說話。做遊戲時與患兒一起進行呼吸訓練,發聲訓練,寓教於樂,以引起患兒訓練的興趣。
(3)鼓勵患兒發聲 當患兒發聲時,要立刻與其對話和答應。即使還說不成句,也應點頭示意,反覆教他,啟發他想要表達的話語。要多表揚或誇獎,避免過多的批評和指責,讓患兒
樹立學說話的信心。利用患兒的各種要求和慾望,鼓勵其發聲的積極性。
(4)教育要持之以恆 語言的矯治和訓練是長期而艱苦的,家長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教育要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有收穫,才能使語言障礙的腦癱兒獲得良好的語言基礎。
12.腦癱推拿與按摩方法有哪些?
推拿與按摩療法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重要療法之一,是經絡調節的主要內容,也是祖國醫學對小兒腦癱的主要康復治療手段之一。推拿與按摩手法熟練與否將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的好壞,也是治病敗的關鍵。小兒與成人不同,皮膚嬌嫩,肢端位小,又不配合,所以只有熟練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熟練手法除著重練用力均勻,穩妥著實,持久有力,使之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兼的程度以外,還必須注意手勢得當,否則也會影響施術。小兒推拿與按摩手法甚多,其中有的手法雖與成人相同,但動作姿勢卻不一樣,特別是腦癱患兒推拿不包括矯形動作。如推法,小兒推法是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一個方向推抹或同時向相反方向直線分推;而成人推法則是以拇指端著力,以拇指末節作屈伸活動,逐漸向前移行。兩種推法無論動作手勢和感覺上均不一樣。小兒常用的推拿與按摩手法:推、運、揉、摩掐、搓、理、擦、捏、擠、搖、抖、矯形等十幾種。這些手法實施於5歲以下的患兒,年齡越小越易奏效。5歲以上的患兒可配合矯形手法同時進行。
13.如何預防腦性癱瘓的發生?
小兒腦癱是較常見的致殘性疾患,嚴重影響小兒日後的生活,若能做到早期預防,對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提高人口素質意義重大。
如何進行預防呢?
首先是出生前,即從母親懷孕到分娩這段時間。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優於其他系統發展的,而胎兒依賴母體生存,故孕婦的健康及營養狀況與胎兒的生長髮育關係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前檢查、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孕婦應戒除不良嗜好,如吸菸、飲酒;不要濫用麻醉劑、鎮靜劑等藥物;避免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觸貓、狗;避免放
射線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最好不看電視及操作計算機。另外,有下列情況的孕婦應儘早做產前檢查:(1)大齡孕婦(35歲以上)或男方50歲以上。(2)近親結婚。(3)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亡史。(4)孕婦智力低下,或雙方近親有癲癇、腦癱及其他遺傳病史。若懷孕早期發現胎兒異常,就儘早終止妊娠。
其次是出生時,即分娩過程中。產時因素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應預防早產、難產,提高醫護人員的醫技、醫德,認真細緻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節,做好難產胎兒各項處理,這是預防小兒腦癱發生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再次是胎兒出生後一個月內要加強護理,合理餵養,預防顱內感染、腦外傷等疾病,若出現應儘早去醫院診治。
14.小兒腦癱不治會自愈嗎?
有人認為小兒腦癱運動障礙是非進行性的,小孩長大後自然也能好。即使小兒腦癱運動是非進行性,不治療而康復自然是很困難的。從我們幾年來的治療調查來看,1994年調查的17例來進行系統治療患兒中,17例全部不能生活自理。1996年調查6例小兒腦癱患兒,女4例,男2例,最大16歲,最小6歲,全都未進行系統康復治療而全部不能生活自理。
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我們系統治療2~5個療程(2月為1療程)小兒腦癱者中調查215例,追蹤調查137例中,31例入學或上幼兒團,60例運動障礙明顯好轉繼續治療,尚餘46例,寄回報告有不同程度好轉。此外,尚有一對雙胞胎女嬰8個月(小的運動障礙輕於大的女嬰),同患小兒腦癱前來我院就診,40天后因父母離異,只有大的女嬰前來就診,經過3年定期治療已能入幼兒園。而雙胎小女孩只能仰臥在床上活動,而且四肢、軀幹運動障礙進行性加重。
因此,小兒腦癱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要寄希望於不治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