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脾胃,理氣活血治法治療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胃痞一例
馮某某,女,58歲,北京市通州區東關。
1998年9月15日初診。患者有糖尿病病史,長期服用西藥降糖藥,血糖控制不滿意。近半年出現頭痛,伴見胃脘脹滿不舒,食後倒飽,大便不暢,舌暗,舌苔膩,脈細弦,查尿糖+1,餐後血糖10.5
mmol/L。辨證為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治擬調和脾胃,理氣活血,方用香蘇散加味。處方:香附10 g、蘇梗6 g、陳皮6 g、枳殼10 g、香櫞6 g、佛手6 g、炙甘草6 g、生白朮25 g、茯苓15 g、川芎15 g、衛矛15 g、荔枝核15 g、葛根25 g、丹參15 g。7劑。
二診:1998年10月13日。服藥後胃脘脹滿消失,頭痛明顯改善,大便日1次。停用中藥。
三診:1998年11月17日。近期又出現胃脘脹滿,睡眠易醒,大便時干時稀,舌暗紅,舌苔黃膩水滑,脈細滑,複查尿糖陰性,餐後5.1 mmol/L。考慮痰阻熱鬱、脾胃不和,治擬化痰化熱、調中和胃,處方:陳皮9g、清半夏15 g、黃連6g、雲苓15 g、生炒棗仁各12 g、炙甘草6 g、酒軍6 g、石斛12 g、通草5 g、大棗6枚、丹參15 g、五味子6 g、甘松6g、香附10 g、蘇梗6 g、陳皮6 g、枳殼10 g、香櫞6 g、佛手6 g。7劑。
四診:1998年11月24日。服藥後胃脘脹滿明顯減輕,睡眠醒後可以再睡。效不更方。並囑其繼續堅持服藥。其病情平穩,血糖控制良好。
[按語] 糖尿病胃腸植物神經病變,可表現為糖尿病性胃輕癱,糖尿病性便秘和腹瀉等,中醫辨證常為氣機阻滯,或病位在脾胃,或病位在腸。治療重在調理氣機。本例患者即為脾胃氣滯,故症見胃脘脹滿不舒,食後倒飽,大便不暢;氣滯日久則成血瘀,故見頭痛,舌暗,。所以治療以《局方》香蘇散為底方,重用生白朮意在甘潤通便,重用川芎意在活血治療頭痛。衛矛、荔枝核、葛根、丹參則可以活血理氣、生津止渴。後因停藥反覆,症見胃脘脹滿,睡眠易醒,大便時干時稀,舌暗紅,舌苔黃膩水滑,脈細滑者,為痰熱中阻、脾胃氣滯,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也,故選用黃連溫膽湯和香蘇散加味方,化痰清熱,和胃安神。用生炒棗仁、五味子者,所以養心斂神安神也,為治療失眠專藥。而酒軍、石斛、通草、大棗,則是民間專門治療睡眠易醒,醒後不能入睡的經驗方,原方本為木通,其方意無外乎是在養陰的基礎上,通過大小便導邪熱下行。臨床應用確有佳效。今以關木通腎毒性而用通草代替,觀察發現,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