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腎臟損害,臨床上以出現持續的蛋白尿為標誌,即持續的白蛋白尿>200微克/分鐘或300毫克/24小時,通常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大約20%至40%的糖尿病患者可發生糖尿病腎病。1型糖尿病患者的腎病發病率與糖尿病病程有關,病程為20至25年者的發病率為40%至50%,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約為20%至50%。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約為20%至50%。如果腎臟在中晚期衰竭,尿毒症的症狀會逐漸出現。糖尿病腎病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殘疾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歐美髮達國家,透析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早已超過腎炎患者(美國超過40%,居首位)。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雖然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低於腎炎患者,但比例仍在繼續上升,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不斷上升,而控制力度卻相差甚遠。
糖尿病對腎臟的損害主要是由於高血糖對腎小球和腎血管的損害。腎臟有大約100萬個腎小球,每個腎小球都是一團細小的動脈,長期高血糖會逐漸引起腎小球硬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腎小球硬化。"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腎小球硬化。"張先生說。
糖尿病腎病是一個慢性過程。其早期臨床症狀多不明顯,常可見到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洩率為20-200μg/min,或30-300mg/24小時);而在臨床腎病階段,尿白蛋白排洩率超過200μg/min,或300mg/24小時,或尿蛋白總量超過0.5g/24小時。大約10%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臨床上表現為腎病綜合徵,尿蛋白排洩率>3.5克/24小時,血清蛋白減少,可能伴有水腫。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病率高,危害大,必須高度重視其防治工作,關鍵在於早期預防和綜合防控。首先應重視早期預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尿常規和尿白蛋白排洩率,特別是有5年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每年至少應檢測2次以上。控制病人的血糖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各種慢性併發症的基本措施。血糖必須達到標準,即空腹血糖水平<140mg/dl(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180mg/dl(10.08mmol/l),糖化血紅蛋白降至7以下。0%;如果有些患者空腹血糖水平<110mg/dl(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140mg/dl(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降至6.5%以下,就比較理想。
同時,應強調綜合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改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糖、高血壓、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尿酸、高體重指數(肥胖或超重),緩解微血管病。必須定期檢查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發現腎臟損害和早期治療。如果合併有高血壓,應積極控制血壓,確保血壓降至標準(低於130/80毫米汞柱)。
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嚴格限制主食的攝入,避免甜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以及戒菸。同時,應適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一般為0.8至1.0克/公斤/天,出現蛋白尿後,應適當限制0.8克/公斤/天或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