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甘而溫,氣薄升浮。入太陰肺、太陽膀胱經。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治傷風頭痛,中風自汗,調和營衛,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風、脅風。”此《本草備要》之述桂枝,性味歸經主治皆全矣。以此何以稱溫陽利水話桂枝?詳見下文。
桂枝,性味辛、甘而溫,氣薄升浮。《本草逢原》亦載:“辛、甘、微溫,無毒。”五行配五味,辛味入肺。其性溫,氣薄升浮,可助肺氣宣散,除在表之風寒邪氣,調和營衛。故古有名方“桂枝湯”,以桂枝為君,輔佐以芍藥、甘草、姜棗,主治太陽中風之證。桂枝為植物肉桂的嫩枝,枝則通肢。《本草匯言》曰:“桂枝,散風寒,逐表邪,發邪汗,止咳嗽,去肢節間風痛之藥也。氣味雖不離乎辛熱,但體屬枝條,僅可發散皮毛肌腠之間,遊行臂膝肢節之處。”其性辛溫,可溫陽通脈,助陽氣通於四肢百胲,祛風散寒,除風寒溼痺,可治四肢關節寒溼痺痛。《本草備要》注桂枝可治自汗,而何種自汗皆可治否?仲景一方桂枝甘草湯,主治心陽不足之自汗出。汗為心之液,心陽不足,陰陽失和,陰不內守,則自汗出。桂枝通於心陽,溫陽通脈,心脈通暢,心陽內固,則自汗可止。又有炙甘草湯可為證。風寒直入中焦臟腑,但見胃寒腹痛、喜暖喜按,仲景一方小建中湯予之。小建中湯,方用桂枝、乾薑、飴糖、芍藥等相合,可溫中散寒、緩急止痛。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血脈瘀滯,陽氣不得通暢而至痛經、經閉等證,可予溫經湯。溫經湯乃用桂枝、吳茱萸、川芎等藥組成,具溫經散寒、活血通脈、祛瘀止痛之效。桂枝入於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即可入於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之腑。肺為水之上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是否可說桂枝可利水?桂枝何以利水?乃入於膀胱經腑,溫通經脈,陽氣得充;腎陽充足,氣化有源,則水道得通,是以稱桂枝可溫陽化氣利水也。古今名方五苓散,主治太陽蓄水之證。
綜上之述,桂枝可通表裡之陽、調和營衛;可通四肢之陽、通利關節;可通上中下三焦臟腑之陽氣、助陽化氣。至此,可稱溫陽利水話桂枝矣!
現代醫學對桂枝的認識主要從基礎實驗中獲得,其作用可概括為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利尿作用;抗炎及免疫調劑作用;擴張血管作用;抗腫瘤作用等。
1、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1.1抗菌作用 實驗發現桂枝提取物桂枝醇可以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桿菌、肺炎球菌、變形桿菌等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1.2 抗病毒作用 基礎實驗發現桂枝煎劑對流感病毒及孤兒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無論桂枝的提取物還是煎劑,雖然都證實具有一定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但均僅限於實驗室研究,尚未應用於臨床,但根據中醫傳統理論及經典名方桂枝湯治療太陽病的臨床有效性,我們有理由期待其進一步的研究結果。
2、中樞神經系統作用 桂枝的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多樣,包含鎮靜、抗驚厥、解熱、鎮痛四個方面。但實驗顯示其各項作用均較弱,尚未體現出具有明顯作用的趨勢。
3、利尿作用 無論是應用桂枝提取物,還是應用五苓散提取物進行動物實驗,均表現出明顯的利尿作用,但其具體藥理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目前研究考慮為泵學說,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4、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 研究顯示桂枝的揮發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呼吸系統炎症反應;並有研究顯示桂枝主要藥理成分桂枝醇可促進人體組胺釋放作用;在腎炎研究中可見桂枝浸膏具有一定的抗過敏效應。
5、擴血管作用 桂枝的擴血管作用主要表現為擴張外周血管,促進血液向體表血管流動,增加外周血容量,一定程度上減輕心臟負荷並增加體表散熱能力。
6、抗腫瘤作用 《金匱要略》名方桂枝茯苓丸乃調和氣血、化瘀消Y之重要方劑,現代臨床研究將其廣泛應用於婦科多種良、惡性腫瘤及消化道腫瘤中,且臨床療效確切。現代研究發現桂枝提取物桂枝醛具有顯著的抗腫瘤療效,但其抗腫瘤藥理基礎及作用靶點尚未明確,將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