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血漿和血細胞。其中血細胞大致可分為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血常規即是對血細胞進行檢測的一項檢驗,和尿常規、便常規合稱為臨床三大基本檢驗項目,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檢驗項目之一。在血常規中,我們不僅僅需要關注各種血細胞的數量,還需關注不同細胞間的比例及變化。
對於有經驗的臨床醫生,一張血常規化驗單就像一面放大鏡,把病人的“生命信息”顯示的清清楚楚。不就是簡簡單單一張化驗單嗎?為甚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血常規這幾個觀察指標各有甚麼奧妙在其中!
1、 白細胞計數與分類
白細胞又叫做白血球,人們又通常稱其為“免疫細胞”,由此可見白細胞與人體免疫力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在人體中,它主要承擔了包括吞噬異物、抵抗病菌侵襲及增強人體抗疾病的能力,任務繁重,因此也是血常規最重要的觀察指標之一。
白細胞計數通常參考值為:4-10×109/L。
白細胞計數升高可以因為體力運動、月經週期等生理因素引起,也可以因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常常僅表現為輕度升高。白細胞計數減少可以因為接觸放射性物質、長期營養不良等因素而引起。在白細胞計數減少時人體免疫功能減低,容易出現反覆感染且疾病不易痊癒等情況。
以上幾種情況引起白細胞計數的異常往往是輕度的、緩慢的。臨床上引起白細胞計數嚴重異常的因素最常見的是血液系統疾病,也就是血液病,無論良性、惡性血液系統疾病均可引起嚴重的白細胞計數改變。比如白血病可見白細胞計數高達100×109/L,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可見白細胞計數降低為0.5×109/L。此時不僅僅是白細胞的總計數發生了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發生的質的變化,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查看白細胞分類及計數的情況。
白細胞大致可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每種不同細胞均在白細胞總數中佔據一定的比例,當它們的比例或計數異常時,往往能夠帶來更多的信息。比如當細菌感染時可見中性粒細胞比例及計數升高以起到抗殺細菌的作用;而當病毒感染時可見淋巴細胞比例及計數明顯升高;如果出現花粉過敏、溼疹等情況時嗜酸性粒細胞常常會高於正常值。如果為急性白血病,各種細胞計數及比例可出現各種各樣的異常,在此基礎上再結合骨髓穿刺、流式細胞儀檢查等確定白血病的分型,以制定治療方案。
因此,當出現嚴重的白細胞計數或分類異常時,應及時就診,找專科醫生指導進一步的診斷及檢查,以免貽誤病機!
2、 紅細胞與血紅蛋白
紅細胞又叫紅血球,其內含有血紅蛋白,是人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們生活中常常說這個人面色不好、沒有血色,那個人嘴唇發白等等,通常指的都是由於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低所出現的外在表現。
紅細胞的正常參考值根據不同性別及年齡不盡相同,但基本參考值為:3.5-5.5×1012/L。血紅蛋白的正常參考值為:110-160g/L。當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下限時我們就稱為貧血,然後再根據減低的程度而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貧血。
在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低時,人體常常會因為缺氧而出現頭暈、乏力、心慌、胸悶等等一系列症狀。最常見的原因為急慢性失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營養不良等,亦是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表現:比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等。
尋找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低的原因對於患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當你出現“貧血”時,應當及時就診於專科醫院,來幫助你明確病因從而減低發生嚴重不良後果的可能性,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氧氣及能量供應。
3、 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是大量存在於血液中的一種小細胞,具有凝血及預防出血的重要作用。在正常人的血液中血小板計數基本在一個恆定範圍內:100-300×109/L,在預防出血、止血、傷口修復等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減少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皮膚黏膜出血,比如無規律的鼻衄、齒衄、磕碰後皮下大片瘀斑以及消化道出血等,而引起血小板減少的疾病可見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等等。
血小板增多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即是各種器官的栓塞,如腦梗賽、肺栓塞等等,臨床疾病多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因此一旦發現血小板計數發生變化均應積極就醫,尤其是血小板嚴重減低,以免因發生嚴重的出血、栓塞等疾病而危及生命!
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血常規這樣一個簡單方便的檢查在疾病診斷、治療及療效觀察中是如此的重要!尤其在血液系統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過程中更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能夠初步的看懂血常規並找到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治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生活常識。現在,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