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做完了支架手術為甚麼還是不舒服?
上個月,老徐突然覺得胸悶,有時候還胸痛,不能幹活勞累,更怕著急生氣。老徐不知道是甚麼毛病,兩天都沒睡好覺,然後去家附近的一家大醫院做了個全面檢查,然後做了冠脈造影,顯示心臟的三個血管都不太好,有一個血管狹窄都到了80%~90%了,醫生說血管狹窄的太嚴重了,必須放支架把血管狹窄處支起來,醫生還說另外狹窄不太嚴重的血管不需要放支架,用藥保守治療就可以了。然後醫生就在血管最狹窄的地方做了兩個支架,手術做的非常順利,又住院觀察了2天后就出院了,出院後一直按照醫生的要求,每天吃一大把西藥,可不知道為甚麼,從出院以後老徐就感覺渾身沒勁、怕累,有時候還感覺胸悶、憋氣的感覺。他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下面,咱們就先從他得的這個病聊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大改善,但隨之而帶來的卻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幾乎充斥了整個社會: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緊張而焦慮的心情壓力、越來越少的體力活動等等,使得的人們越來越多的患上了各種富貴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三高”,而“三高”卻是很多疾病的“先鋒隊”,有了“三高”很快就會帶來很多無法治癒的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上面我們看到了老徐的情況,他的心臟上血管有的地方出現了狹窄,我們說這就是得了冠心病。冠心病就是給心臟供應血液的血管――“冠狀動脈”由於受到“三高”的長期刺激造成動脈硬化,導致油脂貼在血管壁上,如果“三高”控制的不好,血脂就會越貼越多,造成血管裡面的管腔也就越來越細,從而引起心臟需要的血液和氧氣不夠用,使得病人就會感覺胸悶、憋氣,嚴重時會出現胸痛。當冠心病病人活動勞累或情緒激動時,由於心臟需要的氧氣、血液增多,這時血管供應氧氣和心臟需要氧氣之間就會產生矛盾,這就造成平時沒任何症狀的病人,在勞累或情緒激動時出現心臟不舒服的症狀。當心髒血管狹窄越來越重時,症狀就越來越明顯。如果心臟血管突然被血栓堵死,發生100%閉塞時就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從而發生生命危險。
我們知道了冠心病是怎麼一回事了,也就容易理解為甚麼用支架可以治療冠心病了。醫生把出現嚴重狹窄的血管用支架支起來,血管內的管腔又恢復了原來的寬敞,裡面流動的血液又恢復了通暢無阻,心臟缺血的症狀就會得到改善。
那為甚麼許多放完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還是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舒服呢?
主要有幾種可能:
第一,一般情況下,心臟放支架只能解決主幹血管也就是大血管的狹窄,而直徑小於2毫米的小血管是放不了支架的,所以當大血管和小血管都有問題時,只能把大血管的問題用支架來解決,但小血管的狹窄同樣也會引起胸悶、胸痛等心臟缺血的症狀。
第二,有時正常的或狹窄較輕的血管,會由於各種原因出現痙攣,也會造成一過性的血管狹窄,同樣使血液流動不暢,從而引起心臟缺血的症狀。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在主幹血管裡面放支架的時候,支架撐起來時會擠壓分支的開口,就像是在清理主幹河道淤泥的時候,淤泥會堵住小河流一樣,放進去的支架可能造成邊支的狹窄,也會造成心臟缺血的症狀。
中醫是怎麼認識冠心病的呢?
在中醫裡,冠心病一般被稱為“胸痺心痛”,是由於各種致病因素,包括天氣變化、情緒波動、不良飲食習慣、年老體衰等原因,造成了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等病理因素痺阻心脈,表現為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的一種病證。輕者偶發短暫輕微的胸部沉悶或隱痛,或為發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適感;重者疼痛劇烈,或呈壓榨樣絞痛。常伴有心悸、氣短、呼吸不暢,甚至喘促、驚恐不安、面色蒼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勞累、飽餐、寒冷及情緒激動而誘發,亦可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
中醫認為“心脈痺阻”是胸痺心痛的根本病機,這和現代醫學裡發現的冠心病冠狀動脈狹窄是相符合的。隨著科技的進步,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心臟支架術應用了大量的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最直觀的解決了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從中醫角度來看,支架術同樣也是一種疏通血流、改善血液循環、活血化瘀的一種手段。那麼支架手術是否能完全解決“心脈痺阻”的問題?
中醫認為,胸痺心痛的病性有虛實兩方面,常常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虛者多見氣虛、陽虛、陰虛、血虛,尤以氣虛、陽虛多見;實者不外氣滯、寒凝、痰濁、血瘀,並可交互為患,其中又以血瘀、痰濁多見。
支架術作為一種活血化瘀的手段,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它只能部分解決局部問題,而患者整體的體質和全身寒熱虛實的狀態並沒有改變,而且“支架”作為一個“異物”放進人體內,還會造成新的血瘀等病理狀態,使得有一部分人在放支架前沒有任何症狀,反而在放了支架後出現了很多症狀。
另外,對於正氣不足的患者,在單純應用類似於活血化瘀甚至是破血化瘀的“放支架”後,正氣虛損會更嚴重,那麼就會在做完手術後出現患者渾身乏力,特別怕累等表現,這就是虛損的表現。還有一些病人,不僅是疲倦、容易累,還特別怕冷,手足冰涼,腳像放在冰水裡一樣,這在中醫裡面被稱為“陽虛”、“陽氣不足”。出現的上述這些情況,在西醫看來,這些都不是大的問題,因為他們通過檢查發現血管是通暢的,但他們忽略了這些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問題。
因此,我認為,對於冠心病的治療,不管是放支架前還是放支架後,尤其是在放完支架後,都應該根據病人的體質進行中醫的調理,針對患者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特點,治療應補其不足,瀉其有餘。對於本虛宜補,權衡心之氣血陰陽之不足,有無兼見肝、脾、腎臟之虧虛,來調整陰陽、補益氣血,調整臟腑之偏衰,尤應重視補心氣、溫心陽;對於標實當瀉,針對氣滯、血瘀、寒凝、痰濁而採用理氣、活血、溫通、化痰的方法,尤其應重視活血通絡、理氣化痰。補虛與祛邪的最終目的都在於使心脈氣血流通,通則不痛。
另外,冠心病患者必須改善生活方式,這在傳統中醫養生調攝理論中具有理論依據,如肥人多痰,減重或減肥,可減少痰濁內生;戒菸、限酒,減少火毒、溼熱從外攝入;提倡體育鍛煉,減輕社會緊張心理狀態,調節心身,使肝氣條達,預防肝氣鬱滯;減少鹽的攝入,因鹹入腎,腎主水,腎臟受傷造成水飲內停;增加水果、蔬菜攝入,減少飽和脂肪酸、總脂肪的攝入,中醫認為蔬果多屬清火瀉熱之品,節制肥甘厚味,避免內生痰溼、阻滯脈絡,從而造成血瘀痺阻心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