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提示對於沒有症狀的患者,頸內動脈狹窄,甚至血管完全閉塞,發生卒中(腦梗死、中風)的幾率並不高。
醫學早已證實,無症狀性頸內動脈狹窄患者卒中發生率增高,所以現在頸動脈斑塊篩查在臨床上非常普遍。但是隨著現代的綜合性內科治療的發展卒中發生率明顯下降。對於頸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可能會擔心無症狀性狹窄發展至血管完全閉塞,從而導致致命的卒中,所以會擔心僅僅內科治療可能不夠,臨床上可能會採取在頸內動脈內置入支架,或者通過外科手術,將頸內動脈切開,將病變剝除(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這樣的患者風險究竟有多大?為了明確這個問題,有研究者分析了單一中心頸動脈超聲的數據庫。
在23年的研究期內(1990~2012),共計316例無症狀患者發展為頸內動脈閉塞。平均年齡66.4歲,71%為男性,78%患高血壓。多數(80.4%)血管閉塞發生於2002~2003年之前,此時即使斑塊面積測量的強化內科治療尚未應用。在研究期內頸內動脈閉塞率的下降在統計學上非常顯著。只有一例(0.3%)患者在頸內動脈閉塞時發生卒中。單側卒中、TIA或卒中相關死亡的預測因子包括年齡、男性和總斑塊面積。在長期隨訪中,首要死因是心肌梗死和惡性腫瘤。
該研究顯示無症狀患者發生頸內動脈閉塞時卒中發生率低得驚人。這個發現說明強化內科治療(包括強化他汀應用、抗血小板治療、血壓控制和生活方式調整)有很強的保護效應。強化內科治療是否已經發展到使無症狀患者不再需要頸動脈血運重建將在正在進行的CREST 2臨床試驗中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