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5 00:14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明確指出,不良飲食習慣可導致30多種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有1/3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日常飲食中,我們不妨牢記五個關鍵字,儘可能擋住癌從口入。

  1、吃“鮮”。

  多項國際研究指出,多吃新鮮食物有助於防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發現,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幾率。新鮮果蔬所含的抗氧化劑、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類黃酮類化合物以及其他活性成分有抗癌之效。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含醌和酚。醌可沖淡致癌物質並加速排出體外。酚可阻止癌細胞代謝。人們每日應至少吃400克不同種類新鮮果蔬,最好包括紅、綠、黃、紫等顏色。相反,久放黴變的食物千萬別吃。花生、大豆、米、面等發黴後,可產生強致癌物黃麴黴素,可導致肝癌、胃癌等。另外,儘量別吃隔夜菜,放置時間超過8~10小時的菜往往含有亞硝酸鹽,加熱次數越多含量越多。

  2、吃“淡”。

  高鹽飲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日本癌症中心研究所針對4萬名中年人進行為期11年的隨訪發現,對男性而言,食鹽多者患胃癌風險比食鹽少者高一倍,而在女性中,食鹽多者患胃癌風險也顯著高於食鹽少的人。研究者表示,這是因為人體食用過量高鹽食物後,食鹽的高滲透壓會對胃黏膜造成直接損害,隨之發生一系列病理改變。高鹽的醃製食物中含有很多亞硝酸鹽,可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建議大家每人每天吃鹽別超5克。烹調時還要注意“隱性鹽”的存在,比如味精、醬油、醬料、調味包中也含鹽,需要控制用量。除少吃鹽,清淡飲食還應控制吃肉量。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脂肪與癌症關係最為密切,特別是乳腺癌、大腸癌與前列腺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每週畜肉和禽肉攝入量要少於500克,儘可能少吃加工肉製品。

  3、吃“粗”。

  食物中缺乏膳食纖維是近年來癌症患者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種糧食本來都是膳食纖維的來源,但受到加工的影響,加工越精細,膳食纖維損失越多。所以人們最好刻意吃點“粗”。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黑米、玉米麵、莜麥面、鮮玉米、小米等主食;香菇、金針菇、毛豆、蠶豆、蒜薹、茭白等蔬菜;石榴、桑葚、梨、獼猴桃、鮮棗等水果;黑芝麻、松子、幹杏仁、幹核桃等堅果。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可刺激胃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減少腸道吸收致癌物,預防大腸癌。值得推薦的是,豆類脂肪少,纖維多,不僅可有效降低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由於含較多抗氧化物質,還能預防乳腺癌。粗糧中還含有豐富的鈣、鎂、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其中,硒是一種抗癌物質,可與體內各種致癌物“綁在一起”,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建議大家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粗糧的攝入量。比如把莜麥面、玉米麵和麵粉摻在一起,做成雜麵饅頭或麵條;把紅小豆、綠豆混在一起煮雜豆粥。但要注意不論哪種粗糧都以蒸煮等少油、少鹽的烹飪方法為佳。

  4、吃“苦”。

  不少人排斥帶點苦味的食物,殊不知,苦味食物有很好的防癌功效。檸檬、柑橘、西柚、葡萄柚等水果都有點苦味,因為它們含有一種叫做“檸檬苦素”的物質。檸檬苦素是一種植物化學物,通常存在於成熟的果實裡,檸檬類果實中含量尤多。多年研究發現,檸檬苦素在增強免疫力方面功效明顯,可幫助腫瘤病人增強抵抗力。美國研究發現,食用柑橘或橘子汁就可吸收檸檬苦素,對口腔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有預防作用。柑橘類水果還含有多種黃酮類物質和類胡蘿蔔素,也有防癌作用。美國研究還發現,食物中的其他天然苦味物質也有一定保健作用。比如檸檬和柚子中的柚皮甙,茶裡面的茶多酚,以及紅酒和巧克力中的多酚,它們都是有助於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的成分。苦瓜中的奎寧精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控制血糖。所以,防癌飲食必須吃點苦。

  5、吃“酸”。

  醋是中國老百姓廚房中最普通的調味品,含多種氨基酸和有機酸。研究證實,食醋中含有一種酶,具有殺菌作用,能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黃麴黴素的強致癌性。此外,醋還能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減輕疲勞等。烹飪中很多時候適合放醋,既健康又美味。比如炒土豆絲、炒豆芽、炒藕片時放點醋,能讓菜餚脆嫩爽口;炒紫甘藍時,放點醋能讓菜餚顏色更鮮豔;熬小魚、燉排骨時放點醋,利於骨頭中的鈣溶解出來,利於人體吸收。除了醋,酸奶也是常見的酸味食品。美國研究證實,常喝酸奶可抑制腫瘤。研究人員先人為的使老鼠患上腫瘤,再將它們分為兩組。一組飼料中加酸奶,另一組不加。結果顯示,前者腫瘤明顯得到抑制,與後者相比,腫瘤細胞減少30%~35%。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認為,乳酸有助於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滋生,並能吞噬致癌物質,削弱其致癌性。酸奶雖好但不能過食,成人每天喝酸奶別超400克,除非是鈣需求量很大的孕婦、乳母或發育期青少年。胃酸過多者應避免飯前喝,空腹喝酸奶可促進排便,適合便秘者,相反,腹瀉者則不適合,普通人飯前飯後均可。

為甚麼1/3的癌症死亡與不良飲食有關?相關文章
2010年8月18日-21日,由國際抗癌聯盟舉辦的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在中國召開,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名代表參會。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大會發言中說,過去30年,中國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癌症已成為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我國癌症發生率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發病人數約260萬,死亡180萬人。南京軍區總醫院肺癌診治中心宋勇在會議上,醫學專家們重點關注癌症預防、篩查、早期發現、早
發布於 2023-03-17 20:41
0評論
概述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的人都會發生一些疾病,那麼對於癌症來說,是人們非常害怕的一種疾病了,那麼第二種他的治療方案通常是通過化學治療,那麼對於這個化學治療,他就通過一些化學藥物殺滅胰腺癌細胞。因為當藥物進入到血液的,它就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反應,那麼對於化療,我們一共有3個誤解。甚麼我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步驟/方法: 1、 首先現在很多人都會疑惑到,腫瘤分期是
發布於 2022-11-14 04:33
0評論
全球癌症報告2014:中國新增和死亡病例世界第一發病率低於發達國家每年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3日發表了《全球癌症報告2014》,研究稱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種惡性腫瘤中,中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均居世界首位。儘管如此,中國並未進入2012年癌
發布於 2023-02-17 21:41
0評論
如果告訴你,約有60%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你會感到吃驚嗎?中國的總體癌症死亡中,57.4%都是可以避免的。從發病的原因來看,其中慢性感染是導致癌症發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佔29.4%;佔第二位的是主動和被動吸菸,佔22.61%;其次是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飲酒,職業暴露和環境汙染等各種因素。實際上,導致癌症發生的不同誘因,最終產生不同類型的癌症。已有的研究表明,有一些癌症可以由長期慢性感染引起,如
發布於 2022-12-04 03:51
0評論
癌症:即惡性腫瘤,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良性腫瘤容易清除乾淨,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惡性腫瘤還可以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患者最終可能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癌症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人體細胞老化死亡後會有新生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功能。可見,人體絕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增
發布於 2022-09-24 20:33
0評論
專家提醒:50%癌症與飲食因素有關飲用水,即燒即喝別放置專家說:“就連開水都最好即燒即喝,不要喝放置時間較長的水,更不要喝未燒開的水。”“我們的飲用水都是要經過氯氣消毒的,它裡面會含有大量的鹵代烴和氯仿。當水溫剛剛達到攝氏100度時,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分別為每升含110微克和99微克,都超過了國家標準;而沸騰3分鐘後,這兩種物質則分別迅速降為每升含9.2微克和8.3微克,在標準以內。而如果放置時
發布於 2022-09-28 14:18
0評論
    "談癌色變"幾乎是一般民眾在面對癌症這個話題的直接反應,據瞭解,多數人對癌症的認識僅止於霧裡看花的階段,長期以來在人們的觀念中癌症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癌就必死無疑。這種觀念及印象使人們談癌色變,甚至受恐癌症的影響而諱“癌”忌“醫”,不敢去腫瘤專科醫院治療,而延誤治療。那麼甚麼是癌呢?癌(Carcinoma)是從拉丁語中“Karkinos”一詞演變來的,“Karki-nos
發布於 2023-03-21 16:46
0評論
正常細胞均有一個從新生至死亡的過程。由細胞核內DNA控制,不同組分的DNA控制細胞代謝、增殖、分化及死亡。如果某些DNA(稱為癌基因)受內因和外因作用改變,使細胞獲得不斷繁殖、分裂能力,而不死亡,臨床上形成腫瘤。內因分為遺傳、內分泌、營養、精神、神經等因素。外因分為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內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佔30%,外因佔70%。癌症發生有關因素一、與生活方式有關癌症與吸菸有關癌症附加因素口
發布於 2022-10-19 02:19
0評論
美國癌症協會(ACS)每5年要發佈一期關於飲食、營養和體育運動與癌症預防之間關係的報告,作為對大眾的科學知識普及、各衛生健康機構和社區團體之間的交流和有關政策方針制定的指南、現摘要公佈2010年ACS防癌指南。1、乳腺癌:美國婦女最多見的腫瘤,為婦女第二大死亡原因的癌症,僅次於肺癌。絕經後婦女體重超重,則患乳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這與過多脂肪導致血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過多飲酒並葉酸攝入不足也會增
發布於 2023-02-03 20:37
0評論
超重和肥胖有害健康已是不爭的事實,會增加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還可引發膽囊疾患,關節炎等。近日,發表在《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上的一篇報道指出,肥胖可能引發多種癌症,應提高警惕。研究納入524萬名16歲以上英國人的資料,並對他們進行了為期7.5年的跟蹤隨訪研究。納入研究時這些人均未患有癌症,隨訪結束時共有16.7萬人患上癌症,涉及20多種癌症,其中10種癌症與體質指數(BMI)顯著相關,
發布於 2022-12-14 09:5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