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地區,膽石病是非常常見的疾病,我們看到不少人捧著藥罐子天天喝藥,四處求醫。據統計,大約有10%的成年人患有膽石病,在中年婦女,發病率甚至高達15%。目前膽石病佔醫院肝膽外科手術的60%以上,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家庭性分佈的特點。所謂膽石病,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和肝內外膽管)的任何部位發生結石的疾病膽囊結石和原發性肝膽管結石的發生原因、結石種類及成分各不相同,臨床表現也千差萬別。如果不早期治療,常常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化膿性感染、慢性炎症、梗阻性黃疸、胰腺炎等,甚則損壞肝臟、癌變等而威脅生命。
一、膽石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一)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多數為膽固醇結石,質地比較硬,病因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膽囊結石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年齡及性別:青少年少見,成年人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高發年齡在50~59歲。膽囊結石發病以女性為多,男女發病之比約為1:2.57。
2、飲食:動物脂肪、蛋白質和精細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增加,纖維素食物攝入的減少,均可導致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升高。由於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膽石病中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由20年前的52.8%上升為79.9%。一個家庭的飲食習慣基本相同,所以膽囊結石往往一家一家的患。
3、肥胖:有研究發現,超重20%以上的人群,患膽結石的危險性比超重10%以下的增加近2倍。
4、疾病和藥物:膽結石與某些疾病有關,如鐮狀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糖尿病及肝硬化等。有研究報道,某些藥物可促進膽石形成,如噻嗪類利尿劑、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藥物等。
5、膽囊收縮功能異常:懷孕婦女、老年人、接受過胃腸道手術的人、經常不吃早餐的人等,由於肝臟代謝障礙或膽道運動功能失常,導致膽汁中的固體成分沉澱,在膽汁流速緩慢、膽汁濃度較高的膽囊裡,形成結石。膽結石小的如米粒,大的甚至如核桃,可以是一粒、多粒,也可達數千粒。一般情況下,結石一旦形成就會越積越多,越長越大。
6、其它原因:高脂血症的脂質代謝障礙、膽囊慢性炎症及遺傳因素等。
(二)原發性膽管結石
不是由膽囊結石掉入膽管內而是在膽管內“土生土長”的結石稱為原發性膽管結石,包括原發於肝內膽管和肝外膽管的結石,多為質地較軟的膽紅素鈣結石,我們常常稱為“泥沙樣”結石,主要原因為膽道感染造成,凡是能導致膽道感染、膽道梗阻使膽汁淤滯、排洩不暢而致肝內外膽管形成結石。很多的病人在兒童時期曾經發生過膽道蛔蟲或其它寄生蟲,蟲體死在膽管內,以蛔蟲的殘體為核心形成結石。所以原發性膽管結石多見於衛生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的病人。近年來,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膽管內也見到象膽囊內一樣的質地較硬的原發性膽固醇結石,原因還在深入研究階段。
二、膽石病有哪些表現
約半數以上膽石病患者,特別是膽囊結石病人屬隱性膽囊結石,可長期無明顯症狀,在單位例行體檢時作B超發現。很多病人僅僅表現出“心窩子”的區域隱痛或飽脹不適,打呃,消化不好,不能吃油膩的食物,長期當做胃病來醫。當膽管感染髮炎或者石頭卡起了才表現出明顯的症狀。有不少膽石病發作的病人被誤診為心絞痛、冠心病。比如在飽食油膩或勞累後,膽囊小的結石卡在口徑比較細的膽囊管,或者石頭掉入了膽總管內卡起,就會引起相當劇烈的上腹疼痛,可以引起後背及右肩部疼痛,病人還常伴有噁心及頻繁的乾嘔,有的痛得“死去活來”,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膽絞痛。嚴重者甚至可發生化膿、穿孔、寒戰發高燒、周身黃疸、胰腺炎等而威脅生命。
肝內膽管結石如果合併有肝外膽管結石時,其獲得表現與膽囊結石掉入膽管所致肝外膽管結石的表現相似,即可能出現上腹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等。未合併肝外膽管結石者,可多年無症狀或僅有肝區和胸背部脹痛不適、食慾下降等。如發生感染則可出現寒戰或高熱,除非結石在膽汁出肝的口上堵塞導致梗阻,一般不會發生明顯黃疸肝內膽管結石併發感染時容易引起肝膿腫,晚期可發生肝硬化、脾臟長大、吐血便血和肝腹水。當近期內頻繁發作膽管炎,伴開始進行性加重的黃疸,腹痛及發熱難以控制,以及消瘦等症狀時,特別醫生是年齡在50歲以上者,應懷疑合併膽管癌的可能。
三、可不可以服藥將結石溶化掉或用藥物及體外超聲波碎石後把膽石排出來?
對肝內外膽管的原發膽色素結石,現在還沒有溶石和排石的藥物。而對於膽囊內膽固醇結石,有一些藥物在使用,但療效不樂觀。以目前療效最確切、毒性相對較小的熊去氧膽酸來說,如果堅持服藥一年,大約10%~30%的病人的結石可完全消失,但是耗時費力,藥物價格不菲,而且這種藥物有相當毒性,更麻煩的是一旦停藥,大多數病人的膽石又會重新出現,使以前的治療付諸東流。
膽道系統中,膽囊好比一個膽汁儲存水庫,膽總管是膽汁的排出總出口通道。病人每次發作膽絞痛都可以說是機體自身的反射機制想努力把膽石排出來,或者說擠出來。擠到哪裡去呢?擠到膽管中。有時見到一些病人在幾次三番的膽絞痛發作後,石頭僥倖從膽管中擠出來,並隨大便排出體外,但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由於膽管的開口很窄小,更多見的情況是石頭卡在這兒不能排出,這樣病人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如更劇烈的腹痛、發高熱及黃疸,甚至發生敗血症、休克、死亡。由此可知,病人絕不可以服用藥物排石,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招來更大的麻煩。
經常有病人來諮詢膽囊結石可不可以用體外超聲波碎石。確實這是一種新的治療手段,在膽囊沒有慢性炎變,尚有一定的功能,平均經1~2年的治療,多數病人的結石可以破碎,被排出體外,約半數病人的結石可以排淨。但是停止治療之後很多病人的膽囊結石又會重新復發。而且在排石過程中,隨時有碎石掉到膽管中排不出去誘發危險,因此採用此種方法應該慎重,權衡利弊。
四、手術只掏出結石而保留膽囊怎麼樣?切除了膽囊,膽管就會長結石嗎?切除膽囊對人體有甚麼害處?
把膽囊切開一個小口,用膽道鏡取出結石或用鉗子直接取出結石,再把切口縫上保留膽囊的手術是最古老的治療膽結石的手段,由於結石復發而弊病甚多,後來逐漸被膽囊切除術取代,這種治療方法目前在部分醫院開展,但要嚴格把握手術指徵,膽囊有功能的單純膽囊結石可以選擇,膽囊有慢性炎症的要慎重。由於膽囊結石的根本發生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肝臟代謝有問題,產生的膽汁易於成石;另一個是膽囊本身有問題。我們現在還沒有可靠的治療這兩個問題的手段,因此即使將膽囊中的結石取出來,用不了多久還可能會長出新結石。這就是為甚麼膽囊切除術是最可靠的治療膽囊結石病的手段的原因。
有人說切除了膽囊後膽管就要長石頭的說法毫無科學根據。事實是保留有結石的膽囊,倒會增加膽管結石的機會。不少膽管結石的病人,石頭都是從膽囊中掉出來的。那麼為甚麼有些病人在膽囊切除術後一段時間內又發現了膽管結石呢?可能的原因是:切除膽囊時沒有發現同時存在繼發性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膽總管結石確實是新生出來的。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切除有結石的膽囊只會減少膽管長結石的危險。
一般認為保留有病變、有石頭的膽囊對病人的危害超過膽囊的生理功能對人體的好處時,應去做膽囊切除術。切除膽囊後,由於失去了膽囊儲存膽汁的功能,人的消化功能在短時間內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影響並不大。絕大多數病人會逐漸適應,不會感到有甚麼異常。從臨床看,那些手術前膽囊結石症狀輕微,甚或沒有症狀者,以及手術前膽囊功能基本正常者,手術後容易出現這種消化功能失常;而那些術前症狀重,膽囊已經喪失正常功能的人,手術後的消化功能反倒會改善。
五、打孔行膽囊切除是不是更好些
打孔手術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俗稱,是90年代新興的手術方式。它與傳統的開刀切膽囊在本質上沒有不同,所不同的只是開刀的切口較小,病人恢復快,痛苦小,因而深受病人歡迎。可以說絕大多數病人均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切除膽囊。不過具體到每一位病人,究竟適合用哪種方法,應該由醫生做出決定。一般說來,現今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安全性及適應證方面仍然比不上開刀手術,特別是那些情況複雜的膽囊結石和有膽道合併症的病人,仍然以開刀手術較為安全。
六、肝內膽管結石必須早期手術治療嗎
肝內膽管就象“小河與大河的關係”,呈樹枝狀分佈,小的膽管匯入大的膽管。一般肝內要長結石,大膽管多數存在炎性狹窄,使小膽管內的膽汁排洩障礙,結石慢慢在管內淤積而成。不用手術的辦法“將溝掏通”,是不可能用藥物把結石排出來的,所以手術是治癒肝內膽管結石的根本方法。
肝內膽管內有結石,會引起膽管反覆感染髮炎,最後破壞肝內組織的正常結構,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肝組織纖維化萎縮、肝硬化、肝臟形成膿腫、癌變,後期只能行肝移植或沒法治療。因此肝內結石病越早手術效果越好,手術的難度越小。具體手術方式有肝葉切除、膽管整形、肝腸吻合等,要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七、膽石病應該如何預防
注意飲食衛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保持大便暢通,六腑以通為用,肝膽溼熱,大便秘結時,症狀加重,保持大便暢通很重要。要改變靜坐生活方式,多走動,多運動。要養性,長期家庭不睦,心情不暢的人可引發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寬闊,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