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許多人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待在家裡的時間多,運動和體力勞動少,天長日久其膽囊肌的收縮力必然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晶體析出,為形成膽石症創造了條件。另外,由於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高,會影響肝內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的形成,使非結合膽紅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響膽囊排空,引起膽汁淤滯,促發結石形成。服用雌激素治療絕經後綜合症者,膽石症患病率明顯增高。
2、老年人:據統計。年齡越大患膽石症的機會越多。這是因為老年人活動量少,飲食相對減少,膽囊收縮力減弱,膽汁淤滯形成結石。
3、肥胖者:研究表明,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的人,其膽石症患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這是因為肥胖者血中膽固醇升高,以致膽汁中膽固醇濃度也升高,從而容易形成膽固醇結石。
4、長期不吃早餐者:醫學專家對患有膽石症的婦女同一些於她們年齡、體重相仿的健康婦女們做了對照調查,結果發現,這些患膽石症的婦女空腹時間都比健康婦女長。其原因是空腹時膽汁分泌減少,膽汁成分也發生變化,其中膽汁含量減少,而使膽固醇在膽囊中沉積。長此以往,便可形成膽固醇結石。
5、愛吃油膩、甜食者:醫學專家們曾在一次抽樣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膽石症患者有吃甜食的習慣。過量的糖分會增加胰島素分泌,加速膽固醇的積累,還會自行轉化為脂肪,促使人體發胖,進而引起膽固醇分泌增加,從而促使膽石症的發生。偏食葷、油膩、嗜甜食是膽結石的重要誘因。攝入大量的油葷黏膩的脂類食物,勢必增加體液中的脂肪、膽固醇含量,易形成膽固醇結石。
6、長期素食者:飲食中脂肪過多,膽固醇過高,雖然與膽石症的形成有關,但正常人膽固醇與膽鹽、磷脂酰膽鹼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後則呈微膠粒狀態懸於膽汁中,當這一比例被破壞時,可引起膽石症。長期素食者攝入磷脂酰膽鹼不足,並且素食中過多的纖維素妨礙了膽汁酸的重新吸收而使膽汁中的膽鹽濃度下降,磷脂酰膽鹼於膽鹽不足,導致比例失調,造成膽石症。
7、蛔蟲感染者:不注意飲食衛生,很容易將蛔蟲卵吞入消化道,發育為成蟲後逆流入膽管產卵或死亡,可形成膽石核心。據調查,我國膽石症的高發地區,70%的膽石症是以蛔蟲殘體或蛔蟲卵為核心的。
8、多次妊娠:據統計,膽石症患者中70%為女性,且與妊娠次數呈正比。因為女性在妊娠期間膽管功能容易出現紊亂,造成平滑肌收縮乏力,使膽囊內膽汁瀦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膽固醇相對增高,容易發生沉澱,形成膽石症的機會則大大增加。
9、餐後零食:現在我國很多家庭可以見到這樣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飯後,悠閒地坐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聊天邊看電視。這種餐後坐著吃零食的習慣可能是我國膽石症患病率逐漸增高的原因之一。當人呈一種蜷曲體位時,腹腔內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洩,飯後久坐妨礙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
10、肝硬化者:這與肝硬化患者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有關,身體中雌激素滅活功能低下,則雌激素水平較高,加上肝硬化使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膽管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可造成膽石症。
11、喜靜少動者:一些中老年人往往喜靜少動,缺乏運動鍛鍊,身體易發胖,膽固醇代謝紊亂,使膽汁淤積,形成結石。有的人飯後即坐在沙發上或邊看電視邊吃東西,這樣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不利於膽汁排洩,膽固醇易於沉積成石。
12、某些疾病患者:
(1)溶血性貧血。其中有1/2~1/3的人患有膽色素結石,這是由於溶血釋放出大量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分解後,血液中膽紅素較多的緣故。
(2)糖尿病、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這些患者容易罹患膽結石,可能與膽汁中膽鹽合成和排除減少有關。
(3)因小腸疾病切除過小腸或做過小腸造口術,因十二指腸潰瘍疾病做過迷走神經切斷術。這些患者容易患膽結石,可能與手術後膽鹽代謝發生紊亂和膽囊不易排空膽汁有關。
(4)膽囊癌、胰腺炎、過敏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侷限性腸炎等疾病。這類患者中有一部分人會發生膽結石,其中百分比較高的是膽囊癌(70%~80%有膽結石)、胰腺炎(約30%合併有膽結石)。
(5)胃切除術後的患者。手術將控制膽囊運動的神經切斷,使膽囊運動功能降低,所以容易患膽結石。
13、遺傳因素:遺傳因子在明確膽石症危險性方面顯然起著重要作用,膽石症在膽固醇膽結石患者的近親中更經常產生。美國西南部的當地人患膽固醇膽石症的危險性很大(多於80%),這一點似乎包含一種遺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