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膽絞痛相鑑別的疾病
(1)膽道蛔蟲症:單純的膽道蛔蟲症多見於青少年,常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劍突下絞痛或呈鑽頂樣痛,少數患者採取膝胸臥位時疼痛可有所減輕,疼痛常陣發性發作,緩解期與常人一樣可毫無症狀,多數患者伴有嘔吐,甚至有嘔吐出膽汁者,也有嘔吐出蛔蟲者,疼痛發作期症狀雖很重,但腹部常缺乏體徵,這是膽道蛔蟲症的特點,如行B超檢查,有時在膽管內可發現蟲體影像,一般而言,根據疼痛特點及B超檢查,本病的確診率可達90%以上。
(2)急性胰腺炎:疼痛常在暴飲暴食後誘發,疼痛多呈持續性上腹部劇痛,有時呈刀割樣痛,常向左腰部放射,呈束帶狀牽引痛,患者血,尿澱粉酶常明顯升高;B型超聲波檢查可見胰腺呈瀰漫性或侷限性腫大;CT或MRI檢查也可發現胰腺腫大等對診斷均有重要價值,如患者出現休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其中澱粉酶含量顯著升高時,則可診斷為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必須指出,有時膽總管結石可誘發急性胰腺炎(稱膽源性胰腺炎),此時兩者的症狀可發生混淆,故應加以警惕。
(3)消化性潰瘍穿孔:上腹部劇痛並迅速遍及全腹,體檢發現腹肌板樣強直,全腹有壓痛與反跳痛,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X線透視或平片可發現膈下游離氣體,結合既往有潰瘍病史等診斷不難確定。
(4)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少數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現為上腹劍突下劇痛,且疼痛可向左上腹和右上腹放射,嚴重時常有煩躁不安,出冷汗,有恐懼感或瀕死感,心電圖檢查可發現深而寬的Q波,ST段抬高及T波倒置等改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穀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及肌鈣蛋白,肌紅蛋白升高等對診斷極有幫助。
(5)其他疾病:膽石症還需與急性腸梗阻,急性腸扭轉,腸穿孔,急性闌尾炎併發穿孔,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女性宮外孕及卵巢囊腫蒂扭轉等疼痛性疾病相鑑別。
2.與黃疸相鑑別的疾病
(1)急性病毒性肝炎:多有食慾減退,乏力及低熱等前驅症狀,黃疸出現快,逐漸加深,1~2周達到高峰,多伴有肝臟腫大和壓痛,B超檢查可排除梗阻性黃疸的聲像圖表現,僅見肝臟稍增大,肝實質回聲增強,密集等一般徵象,血清酶學檢查常有ALT,AST顯著升高,多數患者可檢查出肝炎的病毒標誌物。
(2)胰頭癌:胰頭癌以男性多見,發病年齡一般較大,黃疸常呈進行性加深,上腹部疼痛多與體位有關,平臥位時疼痛加重,而身體前傾時疼痛可減輕或緩解,十二指腸低張造影可發現十二指腸曲擴大,移位及胃腸受壓等徵象,B超,胰膽管造影(ERCP)及CT或MRI等檢查均可發現胰頭部的腫塊影。
(3)乏特壺腹癌:黃疸常為首發症狀,多呈進行性加深,胃腸鋇餐低張造影,胃鏡或十二指腸鏡檢查,B超,CT或MRI等檢查均可發現壺腹部的腫塊,對診斷極有幫助,內鏡下結合活組織檢查可作出病理診斷。
(4)其他疾病:膽石症還需與膽總管癌,原發性肝癌轉移至肝門部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可壓迫膽總管而致黃疸)等黃疸性疾病相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