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5-12 21:02

  1、按揉委中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按摩方法:1)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痠痛為宜,一壓一鬆為1次,做50次;2)兩手握空拳,用拳背有節奏地叩擊委中穴,做50次。

  2、按揉肩井穴

  位置:位於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揉按對側肩井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3、 按揉肩貞穴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l寸。

  按摩方法: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肩貞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4、按揉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列缺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中醫按摩四個穴位解決後背疼痛相關文章
1、百會穴 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對脫髮等現象具有極好的效果。將你兩手的食指和中指至於頭頂,從正中徑直往下按壓,頭頂會因按壓傳來痛感的就是百會穴。 2、角孫穴 耳朵最高點內側隱藏在頭部側邊的小凹處就是角孫穴,對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效果顯著。折起耳廓,在內側找到隱藏在頭部側邊的凹處用拇指按壓。兩手的拇指同時按壓角孫穴時,用手掌將整個頭包起來操作會更加簡單。 3、翳風穴 隱藏在耳垂內側的小凹處就是翳風穴,在促
發布於 2024-04-12 05:28
0評論
1、百會穴 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對脫髮等現象具有極好的效果。將你兩手的食指和中指至於頭頂,從正中徑直往下按壓,頭頂會因按壓傳來痛感的就是百會穴。 2、角孫穴 耳朵最高點內側隱藏在頭部側邊的小凹處就是角孫穴,對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效果顯著。折起耳廓,在內側找到隱藏在頭部側邊的凹處用拇指按壓。兩手的拇指同時按壓角孫穴時,用手掌將整個頭包起來操作會更加簡單。 3、翳風穴 隱藏在耳垂內側的小凹處就是翳風穴,在促
發布於 2024-04-20 04:06
0評論
1、百會穴 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對脫髮等現象具有極好的效果。將你兩手的食指和中指至於頭頂,從正中徑直往下按壓,頭頂會因按壓傳來痛感的就是百會穴。 2、角孫穴 耳朵最高點內側隱藏在頭部側邊的小凹處就是角孫穴,對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效果顯著。折起耳廓,在內側找到隱藏在頭部側邊的凹處用拇指按壓。兩手的拇指同時按壓角孫穴時,用手掌將整個頭包起來操作會更加簡單。 3、翳風穴 隱藏在耳垂內側的小凹處就是翳風穴,在促
發布於 2024-05-07 10:56
0評論
概述 暈車會引起噁心嘔吐和出現了明顯的頭暈頭痛的症狀,有的患者還可能會引起身體免疫力低下的症狀,如果出現了暈車的現象,大多數都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不適感受,應該有一個好的治療方法,暈車的人經常坐車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可以選擇使用局部按摩的方法來進行緩解,避免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乏力的症狀,對暈車的輔助治療都有很好的效果。 步驟/方法: 1、 患者如果出現了暈車的現象,可以選擇使用局部穴位按摩的方法
發布於 2024-01-01 19:06
0評論
陰陵泉穴 此養生穴位是脾經的五輸穴裡的合穴,善於調節脾臟的功能。脾主運化,利水滲溼,溼生痰,所以陰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強身、祛痰作用。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豐隆穴 此養生穴位更是一個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說它是穴位裡的祛痰、止咳明星並不為過。為甚麼呢?豐隆屬於足陽明胃經,是胃經的絡穴,屬於胃經,又聯絡脾經。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溼不化,易聚集而成痰,豐隆調胃和脾兩大臟腑,除溼祛痰效
發布於 2024-09-09 13:45
0評論
合谷 是人體保健的要穴,俗稱“虎口”,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可以稱作是人體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衛陽的功能。冬天和深秋以及夏秋之交的時候適宜艾灸合谷,春季和夏季的時候適合按揉。 按揉時應該朝著小指方向按,有酸脹的感覺為度,艾灸時應該拿著艾條在距離穴位約兩指的地方進行灸。 足三里 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認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將體內部的邪氣驅逐於三裡以外,民間
發布於 2024-02-17 07:35
0評論
概述 一定找到黃褐斑的具體病因之後再展開治療,這是根治疾病的最佳方式,因為不同的黃褐斑治療方法以及思路也是各有不同的。還要重視有關藥物的控制,建議在治療黃褐斑的疾病上,切勿擅自用藥以免會對黃褐斑的病情產生不利的治療影響。另外建議患者在進行黃褐斑的系統治療上,除了要考慮有關的病因之外,導致黃褐斑的病因可能是比較多的, 步驟/方法: 1、 按摩一下合谷、三陰交,曲池足三里這樣對黃褐斑的疾病治療是
發布於 2024-10-18 22:27
0評論
1、支溝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之經穴。位於腕背側橫紋上3寸,尺、橈骨之間。具有清三焦熱、通關開竅、疏經活絡之效,適用於習慣性便秘。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兩次。 2、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穴,又是手陽明大腸之募穴,位於神闕穴(臍中)旁開兩寸處。具有調理腸胃、行氣活血之效,尤適宜氣滯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兩次。 3、大腸俞:屬足太陽膀胱經穴,系大腸在背之腧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
發布於 2023-03-16 01:29
0評論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功效:此穴補中益氣、通經活絡、調理脾胃,可以強身健體、抗擊衰老,祛斑美容。 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1.5寸)處。 功效:主要用於健脾和胃、利溼升清,對於消化不良、胃炎、貧血、月經不調等都有一定效果,進而達到美白去斑的目的。 腎俞:在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功效:具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貧血等症
發布於 2023-12-16 12:33
0評論
中醫治療失眠:按摩穴位法 1、天門開穴法 兩拇指指腹緊貼於印堂穴,雙手餘指固定頭部二側。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經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後兩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時交替推摩。手法由緩至速、由輕至重,反覆推摩約1分鐘,此時推摩局部產生熱感,並向眉心集中。 2、百會穴點按掌摩法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會穴點按,待局部產生重脹麻感後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覆交替進行約30秒,緊接用掌心以百會穴
發布於 2024-02-23 06: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