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漢坦病毒(Hantaan virus, HV)引起的,以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廣泛性損傷為主要病理基礎,以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傳染病。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統一命名為腎綜合徵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我國是世界上受 HFRS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隱性感染率為2.5%~5.7%,為重疫區。HFRS屬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為主要傳染源,家鼠型疫區流行高峰在3~5月份,姬鼠型疫區流行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份,混合型疫區流行高峰在春、冬季。高危人群主要為疫區青壯年農民。
目前多數人認為此病發病機制是病毒源性損傷為主,同時亦存在病毒免疫損傷。主要損害毛細血管內皮,病理改變為水腫、炎性單核細胞滲出及出血。臨床以發熱、休克、出血和急性腎衰竭為主要表現,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