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理學家研究,室內溫度過高時,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由於散熱不良 而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5℃以上,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暈腦漲、思維遲鈍、記憶力差。
同時,由於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如果室內溫度過低, 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 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學家們把人對“冷耐受”的下限溫度和“熱耐受”的上限溫度,分別定為11℃和32℃。在注意室內溫度調節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的溼度。夏天,室內溼度過大時,會抑 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溼度大時,則會加速熱傳導, 使人覺得陰冷、抑鬱。室內溼度過低時,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會感 到口乾、舌燥,甚至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和鼻出血等,並易患感冒。所以,專家們 研究認為,相對溼度上限值不應超過80%,下限值不應低於30%。 然而,人的體感並不單純受氣溫或氣溼兩種因素的影響,而是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通 過實驗測定,最宜人的室內溫溼度是:冬天溫度為18至25℃,溼度為30%至80%;夏天溫度 為23至28℃,溼度為30%至60%。在此範圍內感到舒適的人佔95%以上。在裝有空調的室 內,室溫為19至24℃,溼度為40%至50%時,人會感到最舒適。如果考慮到溫、溼度對人思維活動的影響,最適宜的室溫度應是工作效率高。18℃,溼度應是40%至60%,此時, 人的精神狀態好,思維最敏捷。
冬季本來就是個天乾物燥的季節,再加上現代的偉大發明――暖氣和空調,致使冬天室內更加乾燥。室內空氣乾燥的害處不小,如何輕鬆地緩解室內乾燥問題,是冬季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冬季室內乾燥,家人要小心“暖氣病”
冬季室內暖氣開放,門窗緊閉導致空氣流通不暢、乾燥,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導致人們煩躁不安、鼻咽乾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等,這些症狀稱為“暖氣病”。寒冷季節供暖,人們都希望暖氣燒得熱些,但是因為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好、乾燥,加上暖氣、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施會造成室溫過高,使得室內空氣更加乾燥、汙染加劇,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猛增。還可能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從而導致人們出現“暖氣病”。
使用取暖器的家庭應注意居室的溼度,最好有一個溼度計,一般而言,人生活在相對溼度45%~65%RH,溼度指數為50~60的環境中最感舒適;而冬季供暖期的室內溼度通常僅為15%RH。如相對溼度低了,應做相應的調節,
首先,在乾燥的環境中,人的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的疾病。有研究結果表明,當空氣溼度低於40%RH的時候,鼻部和肺部呼吸道粘膜脫水,彈性降低,粘液分泌減少,粘膜上的纖毛運動減緩,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粘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也容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
當室溫達到24℃以上時,會使室內空氣異常乾燥,破壞人體內的溫溼環境,影響到他們的體液分泌,不僅讓人感到渾身燥熱,還會有呼吸困難,眼、耳、口、鼻、喉、皮膚等處異常乾澀的感覺。很多鼻腔出血,鼻黏膜糜爛就是乾燥惹的禍。對於需要頻繁外出的人來說,室溫過高,使室內外溫差加大,會讓人們的抵抗能力下降,極易使人患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氣管炎等病症。所以,只有保證了室內空氣的清新、溼潤,人們的健康也才能有更好的保障。
空氣乾燥的時候,流感病毒和能引發感染的革蘭氏陽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而且也容易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乾燥的空氣使人體表皮細胞脫水、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粗糙起皺甚至開裂。因此,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不適等過敏性疾病也都和空氣乾燥有關。空氣乾燥對人體免疫力也有不利影響。日本專家研究發現,日本1961年至1991年30年間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上升了33%。這種現象與人們長期生活在乾燥的環境裡有關,最終導致人體的免疫力下降。
緩解室內空氣乾燥的8個秘籍
1、室內放個加溼器
但是,專家提醒,加溼器不是殺菌器,務必要定時清洗。否則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使用加溼器注意事項:關節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氣加溼器。
潮溼的空氣會加重該類病人的病情。若該類病人確實需要使用加溼器,應與專科醫生商量溝通,確定合適的溼度,以穩定原發病的病情。最好每天換水,每週清洗。加溼器應每天換水,而且最好一週清洗一次,以防水中的微生物散佈到空氣中。不能直接將自來水加入加溼器。
因為自來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會對加溼器的蒸發器造成損害,所含的水鹼也會影響其使用壽命。自來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隨水霧吹入空氣中造成汙染。如果自來水硬度較高,加溼器噴出的水霧中因含有鈣鎂離子,會產生白色粉末,汙染室內空氣。
根據天氣情況、室內外的溫度調節加溼器的溼度。
室內的溼度應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即40%~60%。因此,使用加溼器的家庭,不妨同時買一個溼度計,定期觀察室內空氣的溼度情況,加溼器平時還要及時加水、定期換水、注意清潔。
2、開窗通風
天氣好的時候,開開窗戶通通風,大自然的空氣總是很純的。但是,強調通風,並不意味著要整日門窗洞開,要合理選擇通風時間。據研究測試,在工業比較集中的城市,晝夜有兩個汙染高峰和兩個相對清潔的低谷。兩個汙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後和傍晚,兩個相對清潔時段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前後,此時可酌情開窗。
一日之內開窗時間和次數,可根據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習慣、室內汙染程度以及天氣情況進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間為例,在無風、室內外溫差為20℃情況下,大約十幾分鍾就可達到空氣交換一遍。若室內外溫差小,交換時間相應要延長。冬季天冷,但每天開窗換氣也不應少於兩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最多30分鐘。
3、養些花花草草
在房間裡養一些盆栽的花草(根直接泡在水裡的),如“富貴竹”,在花卉市場發現,這裡的相對溼度相對來說比一般的地方的溼度要高的多,看來植物加溼法還是比較有效的。所以大多數人就大量的利用這些植物來調節室內溼度。
但醫生表示,並不是所有花卉都適合調節室溫和溼度。醫生解釋說,不僅含羞草,很多常見花卉都有劇毒:夾竹桃的枝葉、樹皮中含有夾竹桃甙,誤食就會中毒;馬蹄蓮、龜背竹等天南星科植物的汁液,可引起皮膚癢痛;水仙花頭內含有拉可丁,誤食可引起腸炎、嘔吐或腹瀉,葉、花汁液能使皮膚紅腫;丁香、夜來香晚間會大量散播強烈刺激嗅覺的微粒,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影響。在冬季,室內適合養甚麼植物?專家表示,仙人掌、吊蘭、富貴竹和巴西木等是最佳選擇。仙人掌可以在夜晚呼出氧氣,使空氣溼潤溫和;吊蘭、巴西木等大葉綠色植物可以從葉子中蒸發出更多水分,增加室內溼度;富貴竹等觀賞綠色植物也有很好的“消毒”功能。不過,專家提醒,室內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個房間一兩盆即可,並且要常給植物澆水。
4、飼養觀賞魚
飼養魚的主要原因是,養魚要有魚缸,魚缸要有水。有水了,就可能蒸發,蒸發後,水蒸氣就可以使得室內空氣的溼度上升。
5、在暖氣上或空調邊搭塊毛巾
毛巾要有水,充足的水才可以蒸發,使得室內的溼度上升。此外,一旦毛巾幹了,就要及時加水,不然,是沒有效果滴。
還可以在暖氣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條舊毛巾(或吸水性好的布),一頭放在水裡,一頭搭在暖氣上,這樣晝夜可以向屋裡蒸發3升水,很是管用。如果每個暖氣都能這樣做的話,溼潤感會更加宜人。
6、自制小加溼器
用小可樂瓶子倒過來剪開,把蓋擰死,反著塞在暖氣中間,可以多放幾個,每天加一點水,挺管用的。
7、在房間裡灑一點水或放一兩盆清水
屋子暖會加快水的蒸發,也會對溼度有較好的提升效果,這個是家裡常用的方法。
8、勤拖地
我家最近擦地的次數就多了起來,確實擦地之後溼度從20多提升到40多,還是比較有效的,不過這就要考驗大家的勤快程度了。
9、飲食調理:
在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溼潤並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多吃芝麻、糯米、蘿蔔、番茄、豆腐、菱角、銀耳、鴨肉、梨、柿、青果等,多喝菜湯、豆漿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少吃熱性食品。飲食:多吃大白菜有好處。在飲食中補充水分和營養在冬天裡也是很必要的,一是可以多食用小米粥、菜粥等粥類食物;二是可用蔬菜和雞蛋做湯,菠菜、油菜、西紅柿和雞蛋做湯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冬季的傳統食品大白菜對於補水和補充營養也是很好的選擇,可以用來或炒或燉。而對於冬季裡容易乾咳的人,可以選用百合、銀耳等食物。
10、適量飲水:
目前受室內暖氣和北方冬季乾燥氣候的影響,人體的水分平衡正面臨著挑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補充水分的方法很簡單,如每天飲用1000-2000毫升水就可基本滿足人體對水分的需求。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暴飲,最合適的飲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頻飲”,也就是分多次飲水,每次適量。另外,還可通過多飲用牛奶和湯來補充水分和營養;多吃水果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現在即使在冬天水果品種也很豐富,如蘋果、柚子、橘子等都可以既補充水分又補充維生素等,對防止嘴唇乾裂、皮膚乾燥都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