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9 10:21

  正邪相爭始終貫穿於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復發、轉移的全過程,也就是說,人之所以得癌症,與其內在的正氣相對不足,不能有效抑制癌細胞有著密切的關係。既然人體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控制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就必須藉助於外部的力量。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策略無外乎兩大類,一是應用攻擊(祛邪)方法直接殺傷癌細胞;二是應用防禦(扶正)手段,通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人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從而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問題是,我們如何掌握攻擊與防禦的適宜時機?也就是說,我們怎樣把握以攻擊為主還是以防禦為主的分寸?

  總的來說,不同理念指導下的抗腫瘤療效各不相同,有時截然相反。

  早期病例

  1、徹底摧毀:早期癌症患者,其腫瘤侷限於身體的某個部位,腫瘤體積小且未能形成向周圍的組織侵犯或遠處轉移,而且重要的臟器功能、患者的體質狀況都基本正常。對於這部分患者,短期內應用較為劇烈的攻擊療法以期徹底殺滅腫瘤細胞,是可行的。例如,一個Ⅰ期乳腺癌患者,其一般身體狀況良好,在腫瘤得到明確診斷後及時進行根治手術,徹底清除腫瘤病灶,此後進行一段時間的中醫藥療法的調理,從而既清除癌細胞又使其在短期內、最大程度地從手術打擊中恢復過來,最終獲得完全的康復。

  2、畫蛇添足:腫瘤治療過程中,因顧忌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過分地採用一些其實並無必要的攻擊療法,則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過度的傷害。同樣以上述的Ⅰ期乳腺癌為例,如果我們採取術前放療、應用激進的根治手術方式(不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從而加大傷口癒合的難度)、術後再進行放療或化療的方法,這樣的治療便是過度治療,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對防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並無益處。

  中晚期病例

  1、同歸於盡:中晚期癌症患者,其腫瘤體積大且存在較為廣泛的周圍組織侵犯和遠隔臟器的轉移,而且由於腫瘤的巨大消耗,使得機體的免疫功能、各重要臟器的功能以及一般的體質狀況處於不正常的狀態。此時若要達到徹底消滅癌細胞的目的,必須長時間反覆應用劇烈的攻擊療法,而患者的身體狀況卻不能承受這種在理論上成立的抗腫瘤治療。盲目應用攻擊治療的後果是:腫瘤殺傷的療效不明顯,而患者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既往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教訓。

  在腫瘤學科發展的初七,認為癌症是一個以局部病灶發展為主要矛盾的惡性疾病,因此,所謂的“根治術”、“超根治術”、“根治性放療”、“根治性化療”等名詞術語廣泛流行,擴大手術範圍、提高放療或化療的劑量似乎成為提高治療腫瘤療效的唯一辦法。而且衡量抗腫瘤療效的指針十分單一,即是否能夠達到徹底清除腫瘤病灶。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盲目攻擊,導致了部分晚期患者的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筆者在工作初期曾有一晚期肺癌合併胸水的病例,該例患者一般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且有冠心病史,不適合全身化療,最初應用免疫療法、局部抽胸水並進行胸腔化療以及中醫藥調理的綜合治療方法,結果肺內原發病灶在三年內未見明顯增大;胸水得到明顯的控制。然而,三年後的一次X線檢查發現肺內病灶較前稍有增大,患者及家屬竭力要求應用化學治療以期控制病灶的發展,而此時患者的一般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也就是勉強能夠接受那些對心臟影響不是很大的化學治療方案,於是進行了兩個週期的化學治療。化療後,腫瘤病灶無明顯的縮小,但是患者的身體狀況發生急劇的惡化,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明顯加重,出現明顯的肺部感染,不到一月,患者去世。由此可見,在患者身體狀況不佳、體內腫瘤優勢相對較大的情況下應用祛邪攻擊法,有可能出現癌細胞與患者生命同歸於盡的治療結果。

  2、與狼共舞:對於晚期病例,當意識到應用目前的醫學方法還不可能徹底治癒這一客觀的事實,與其是奮力搏鬥、兩敗俱傷,倒不如來一個“與狼共舞”、和平相處。

  筆者治療的許多肺癌患者絕大多數已屬中晚期,應用目前的治療方法已經不可能完全殺滅腫瘤細胞,而且由於腫瘤的長時間消耗,患者的體質往往很差,無法耐受攻擊療法的進一步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免疫、中醫藥以及氣功鍛鍊等一系列提高患病機體對腫瘤細胞防禦能力的治療方法,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病灶的發展,又不至於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帶來太多的損傷,當患者的身體素質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時,再輔以短時間、小劑量的放療或者化療,這種以防禦為主輔以攻擊的晚期腫瘤治療策略,能夠在抑制腫瘤發展的同時減輕症狀、延長生命,雖然腫瘤未能完全消失,但是患者還是能夠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基礎上維持生命。

  由此可見,在腫瘤治療過程中準確掌握攻擊與防禦的時機,是獲得療效的關鍵。

  攻擊與防禦的基本前提

  1、攻擊癌症的基本前提

  患者的一般身體狀況以及營養狀況較好,卡氏評分在60分以上。

  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的功能良好。

  血象正常,白細胞超過4000,血小板超過10萬。

  腫瘤細胞對所選用的攻擊療法有一定的敏感性。

  攻擊療法宜短期、間隙應用。

  2、防禦癌症的時機與攻擊療法同時應用,保護正氣。

  在兩次攻擊療法的間歇期應用,以使正氣重新恢復。晚期患者,正氣虧虛明顯,應以扶正為主。

  攻擊療法結束後,應用以扶正為主的方法進行長期調理,以防止腫瘤的復發、轉移。

  防禦療法可長期、連續應用。

癌症攻擊和防禦的時間相關文章
1.避免霧天晨練。晨練時人體需要的氧氣量增加,隨著呼吸的加深,霧中的有害物質會被吸入呼吸道,從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後再晨練。也可以改為室內鍛鍊。從太陽出來的時間推算,冬天室外鍛鍊比較好的時間段是上午9時。 2.儘量減少外出。當遇到濃霧天氣,要儘量減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對於過敏性哮喘的人來說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塵蟎等過敏源進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3.患
發布於 2023-06-18 00:31
0評論
甚麼是攻擊行為?據專家介紹,在兒童心理學上,寶寶所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稱為兒童攻擊性行為。兒童攻擊行為的表現,可分為三種,一是直接的身體傷害,如打人、推人等;二是語言傷害,如:罵人、嘲笑他人;三是間接的、心裡上的傷害,如: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造謠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攻擊行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表現,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其攻擊性的行為方式也會產生變化。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寶寶具有
發布於 2023-07-12 07:51
0評論
心理防禦機制:防禦是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人格結構中它屬於自我的功能。當自我覺察到來自本我的衝動時,就會以預期的方式體驗到一定的焦慮,並嘗試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這個過程就是防禦,或稱為自我的防禦。防禦是自我用來驅趕意識到的衝動、內驅力、慾望和想法,它們主要是針對能引起個體焦慮的性的慾望和攻擊性。一般來說,防禦是在潛意識裡進行的,因此個體並不會意識到它在發揮作用。根據個體防禦機制運做的
發布於 2022-12-24 04:30
0評論
牛角蜂攻擊蜂群咋辦?日前,筆者在眉山市東坡區盤鰲鄉雞公嶺採訪養蜂人劉師傅。他正在用蜂網捕捉與蜜蜂混雜在一起飛舞的幾隻“大蜂”。只見空中不時有“大蜂”“捉抱”起小蜜蜂飛走。還有不少“大蜂”從遠處不斷飛來,時不時地有被“大蜂”咬死的蜜蜂從空中掉到地上。大約半小時功夫, 牛角蜂窩圖冊劉師傅用蜂網捕捉到了20餘隻“大蜂”,裝了半瓶子。來自成都的養蜂人劉師傅介紹,這種“大蜂”俗名“牛角蜂”,在土穴或樹上築
發布於 2024-01-16 05:44
0評論
概述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們的耳朵聽力也是越來越弱了,這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著接觸一些噪音或者一些做法,對耳朵造成了傷害,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一下我們應該怎樣防禦這些事物對我們的耳朵造成傷害吧。 步驟/方法: 1、 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比如說用吹風機吹乾頭髮時,發出的噪音戴上耳塞,避免對耳朵造成傷害,在使用榨汁機或者攪拌機時,可以墊上乾淨抹布或毛巾來降低噪音。聽音樂時應保持
發布於 2024-08-16 21:53
0評論
腫瘤是一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換句話說,腫瘤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與正常細胞不同,它們具有超過正常的增生能力,形成多餘的組織。這種多餘組織不是人體生存和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常常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危害。 醫學家根據腫瘤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成兩大類: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又分為癌瘤、肉瘤。癌來源於上皮組織,而肉瘤則來源於間葉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它是當前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人類
發布於 2023-09-15 11:33
0評論
概述 現代的人,一到醫院檢查出來是癌症疾病的話,就會非常的擔心自己的身體安危,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患上了癌症,那麼存活率是很低的,並且癌症還需要做化療,過程十分的艱辛,很多人都承受不了,面對紅斑狼瘡,很多人都認為是屬於癌症疾病,有認為紅斑狼瘡跟癌症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說當身體皮膚出現這些異常的時候總是非常的不放心,突然的紅斑狼瘡相信很多人都擔心害怕,那麼紅斑狼瘡和癌症有甚麼關係? 步驟/方法:
發布於 2024-05-30 22:01
0評論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生長緩慢,且呈膨脹性發展,有包膜,不侵犯周圍組織,質地相對較軟,與正常組織界線清楚,手術容易切除,不復發、不轉移,局部也不發生壞死和出血。 癌是能夠迅速生長,且不斷侵犯周邊組織,質地很硬無包膜,可向周圍擴散、蔓延,有較強的破壞率和殺傷率。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是不能混為一談,良性腫瘤的細胞與正常細胞相似,無核分裂現象,對人的生命沒有影響,比如脂肪瘤、纖維瘤、子宮
發布於 2024-10-04 00:50
0評論
【飲食】 1、蘆筍抗癌法:研究證明,蘆筍幾乎對所有類型的癌症都有療效。許多病人因接受蘆筍治療而恢復了健康,病人一般在服食蘆筍2——4周後開始感到好轉。具體方法是:癌症病人應在每日早、晚服4湯匙蘆筍的濃汁。濃汁的製作很簡單:只需將罐裝蘆筍倒人一個攪拌器,經高速搗碎成漿液狀即成。在服用前應將它煮熟。注意抗癌蘆筍的食法不應當生食,也不要存放一週以上再吃。尤其重要的是,在治療過程中不得中斷,直至醫學上確
發布於 2024-12-21 17:32
0評論
機體組織細胞因失去正常調控,過度增殖而形成的常可侵犯周圍組織或轉移至遠處的新組織。增殖是體內所有細胞都具備的基本生物學特性,但惡變的細胞呈無限增殖趨勢,並不同程度地失去原來細胞固有的形態和功能(分化障礙)。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的稱為肉瘤。習慣上把所有的惡性腫瘤稱為癌症。關於腫瘤的成因仍懸而未解。現知有1000多種化學物質具致癌作用,如黃麴黴素可致肝癌,香菸的燃燒物可致肺
發布於 2024-12-30 17: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