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30 13:26

  尿異形紅細胞形態形成機制北京中醫醫院腎病科朱向剛 目前,一般認為可能機制是:①紅細胞通過有病理改變的腎小球濾膜,受到擠壓損傷;②紅細胞受到不同pH和滲透壓持續變化的腎小管濾液的影響:腎性血尿中由於紅細胞本身受損,其形態已經發生變化,因此極易受腎小管濾液pH和滲透壓變化的影響而發生形態畸變。非腎性血尿則不存在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濾膜擠壓損傷的前提,而且紅細胞在腎小管濾液中流經的時間短暫,因而受濾液pH和滲透壓變化的影響較小,故紅細胞形態保持正常或均一性輕度變化。

  血尿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臨床徵象。根據出血量的不同,可分為①肉眼血尿,②鏡下血尿。臨床上,鏡下血尿呈一過性或間斷性發作,多為生理性;如血尿為持續性,則提示病理性改變。

  尿液的顯微鏡檢查取材方便,尤其是能早期發現泌尿系統的疾病,因而繼續成為臨床常規檢查的重要項目。

  一、血尿的概念

  以傳統的尿離心沉渣玻片塗片,在高倍鏡放大400倍下檢查10個視野後,如每高倍視野中見到紅細胞超過3~5個,則定為鏡下血尿。其實,正常人尿液中也存在一定數量的尿紅細胞。不同作者對正常尿中紅細胞數量的觀察不盡一致。①以高倍鏡表達有:0~2/HPF,3~5/HPF,1~8/HPF,等。②以12h尿紅細胞數表達,有Addis(1926年):<425000/12h;其他學者:<600000/12h(相當於2/HPF或5000/ml尿)等。③以24h尿紅細胞數表達,有1.2×106/24h尿,<1.0×106/24h尿,等。④以每毫升尿中紅細胞表達,有:<8000/ml,<5000/ml;500~5000/ml,兒童<14000/ml尿等。凡超過以上範圍,均視為病理性血尿。

  二、 尿中紅細胞形態

  1、腎性血尿 指紅細胞形態出現:①大小改變,②形態異常,③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分佈及含量變化。腎性血尿中出現至少兩種以上紅細胞形態,又稱多形性血尿或非均一性血尿。常見的有:鋸齒形(皺縮形)、環形(麵包圈樣)、口形、影形、裂形、鈴形、棘形(其形態似乎是在環形紅細胞基礎上,同時伴有胞質囊泡狀突起,有人描述為葫蘆狀突起,酵母菌樣發芽狀突起,米老鼠耳朵樣)。Kohler發現棘形紅細胞具有特殊形態,因此,易於觀察者識別,其數量>5%篩檢腎小球腎炎的敏感性為52%,而特異性為98%。Kohler還認為,在腎單位環境中,只有發生溶血時才出現此種棘形紅細胞,而在健康人或非腎性疾病中,幾乎見不到此種棘形紅細胞。

  2、非腎性血尿 指紅細胞形態大小一致以單一形態正常紅細胞為主,在少數情況下,可因尿pH或滲透壓等因素出現輕微改變的鋸齒形細胞或影細胞等。

  三、尿異形紅細胞形態形成機制

  目前,一般認為可能機制是:①紅細胞通過有病理改變的腎小球濾膜,受到擠壓損傷;②紅細胞受到不同pH和滲透壓持續變化的腎小管濾液的影響:腎性血尿中由於紅細胞本身受損,其形態已經發生變化,因此極易受腎小管濾液pH和滲透壓變化的影響而發生形態畸變。非腎性血尿則不存在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濾膜擠壓損傷的前提,而且紅細胞在腎小管濾液中流經的時間短暫,因而受濾液pH和滲透壓變化的影響較小,故紅細胞形態保持正常或均一性輕度變化。

  四、紅細胞形態對鑑別血尿的臨床意義

  區分腎性及非腎性血尿的重要性 ①腎性血尿:由於主要累及腎臟實質病變,因而一旦篩檢確立為腎性血尿,進一步的檢查通常是尿蛋白管型、腎功能測定、腎活檢等。②非腎性血尿:一旦確定,進一步檢查的重點是作膀胱鏡檢查和CT檢查等。腎性血尿疾病主要有:膜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病、狼瘡性腎炎、局灶性腎硬化、系統性血管炎、腎澱粉樣變等。非腎性血尿疾病主要有:腎結石症、尿道腫瘤、前列腺肥大等。

  腎性和非腎性血尿的診斷標準:目前尚無定論,各作者定義不同,有些認為異形紅細胞佔80%為腎性,而正常均一性形態紅細胞佔90%以上為非腎性。大多數作者認為,異形紅細胞在75%以上為腎性,而<20%,則為非腎性疾病。

  五、總結

  用相差鏡可方便地識別紅細胞,但須用新鮮尿標本。Roth用Thimerosal(硫柳汞)保存尿標本,使標本中紅細胞形態保持原狀至少延長3天,從而可以用於常規檢測,以提高了腎小球腎炎的早期診斷率。

  總之,尿紅細胞形態對於早期鑑別腎性、非腎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尿液紅血球形態在檢測腎臟疾病中的意義相關文章
尿常規檢查項目包括顏色、透明度、酸鹼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及尿糖定性,每一項都有著特定的意義。通過這些項目的檢測,我們能夠了解到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以防尿毒症的產生。 1、透明度。女性的尿液會稍稍有些渾濁,其他人群尿液多為清晰透明的,久置會出現輕度混濁。 2、顏色。正常尿液的色澤有尿色素決定,顏色深淺隨尿量而有所改變。尿色異常與日常飲食、藥物等有一定的關係。 3、酸鹼度
發布於 2023-06-14 22:24
0評論
從臨床醫學上來說,尿常規酸鹼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必須要結合其他項來確認病情。 但是在其他方面,尿常規酸鹼度就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意義。 1、調節作用。我們都知道人體只有酸鹼平衡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在保持人體內PH值穩定的過程中,腎臟會通過分泌尿液來排酸、排鹼,從而起到調節作用。 2、有利於合理安排飲食。通過尿常規酸鹼度的檢測,可以理解自己近期的飲食是否合理,可以根據檢測結果來進行適當調整。
發布於 2023-08-25 23:09
0評論
  一般來說尿常規指標中尿蛋白陽性1+、2+甚至是3+說明尿中有蛋白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蛋白尿,一旦出現蛋白尿極有可能是腎臟出現疾病;另外一旦尿蛋白與潛血同時出現,則更有可能說明腎臟出現問題。所以一旦其中一項或是兩項都出現異常,建議諮詢專業的腎科醫生明確病情,以免耽誤治療。 尿常規檢查的項目包括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及尿糖定性。 (1)酸鹼度:正常尿
發布於 2023-07-10 15:23
0評論
尿常規是醫學檢驗"三大常規"項目之一,在臨床上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初步檢查,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對泌尿系統和糖尿病的篩檢有重要價值,亦常是提供病理過程本質的重要線索. 尿常規檢查內容包括尿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尿膽原、膽紅素、亞硝酸鹽、隱血、酮體及尿糖定性. 1、尿色 正常尿液的色澤,主要由尿色素所致,
發布於 2023-09-03 03:12
0評論
腎臟疾病的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一、甚麼是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持續超過150mg稱蛋白(Pro)尿。可分為下列五類:1、腎小球性蛋白尿:多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傷。原尿中蛋白超過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以分子量較小的白蛋白為主。2、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疾病時,蛋白質重吸收障礙。3、溢出性蛋白尿:血中異常蛋白增多,腎小球濾過不能全被腎小管重吸收。見於多發骨髓瘤、血管內溶血性疾病等。4、分泌性蛋白尿:主要
發布於 2023-01-05 22:56
0評論
問:尿常規中蛋白尿從1+變成了2+,是不是說明病情加重了呢?答:不一定。尿蛋規中的尿蛋白僅為半定量,受到尿比重的影響,比如一天之中每一次的尿中蛋白可能都不一樣,可以在1+到3+的範圍內波動,如果飲水量較少或出汗比較多時,尿液比較濃縮,尿蛋白就有可能從1+變成2+,同樣的,如果飲水量較多時,尿液比較稀釋,尿蛋白也有可能從2+變成1+,因此,有蛋白尿的患者應當定期驗24小時尿蛋白系列,以明確療效。問
發布於 2023-01-31 23:17
0評論
  引起慢性腎臟疾病的病因有很多,凡是可以引起泌尿系統結構和功能改變的疾病均可以引起慢性腎臟疾病。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腎小球腎炎,為一組能引起腎臟濾過單位炎症和損傷的疾病。 2、糖尿病,當您的血糖過高時,就患了糖尿病,它會損害您身體內的許多器官,包括腎臟和心臟,還有血管、神經和眼睛。 3、高血壓,當血液對血管的壓力增加時,就患了高血壓。如果不加控制或控制不良,高血壓就會引起心臟病、中
發布於 2024-03-23 10:24
0評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以及環境的變化,腎臟病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世界上每10個人中平均有一個人患慢性腎臟病。但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卻多在腎功能衰竭的階段才就診,從而使得患者不能得到有效地治療。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腎臟的代償功能極其強大,即使腎功能受損已達40-50%以上,病人仍可能沒有臨床症狀,更不要說看病就醫。第二由於患者對腎病的相關知
發布於 2022-10-05 21:08
0評論
隨著實驗診斷的進展,我們已擁有眾多方法對腎臟早期損傷、損傷程度、損傷性質及損傷部位等進行評估。臨床醫生首先要明確這些診斷手段的設計原理及用途,瞭解該方法診斷的特異性、敏感性及使用價值,以及其侷限性及可能的影響因素等,結合病情特點、文化背景、接受程度乃至經濟狀況等合理選擇有效而經濟的診斷項目。對於臨床上有可能發生腎損害的各種情況,如:感染、藥物或者化學毒性、糖尿病、高血壓等,應及時選用有關早期損傷
發布於 2023-03-14 18:31
0評論
腎臟囊性疾病包括髓質海綿腎、多囊性腎發育不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多囊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囊腎、單純性腎囊腫、獲得性腎囊腫。根據發病原因,腎臟囊性疾病可分為先天發育性,遺傳性及後天獲得性三類。一.先天發育性1.髓質海綿腎(MedullarySpongeKidney,MSK)MSK是一種腎臟先天性發育異常,其特徵為腎髓質擴張的集合管和錐體部的乳頭管呈海綿狀多孔表現和腎乳頭或腎髓質中的小結石形成。患者
發布於 2022-10-19 01:0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