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風溼性疾病,很多人都會想到類風溼關節炎等,但對於風溼性多肌痛卻知之者甚少。那麼,甚麼是風溼性多發性肌痛呢?
風溼性多肌痛是多發於老年人的一種疾病,尤以女性為多,一般均發病於50歲以後。其主要特徵是頸、上臂、肩胛、臀、股部位的肌肉痠痛、僵硬不適,夜半至次日晨間更甚。清晨僵硬時間超過1小時,肌痛多為對稱性,即使起病初限於一側,但最終多影響另一側。僵痛以晨間或休息之後再活動時明顯。急性發病者,一般早上醒來時全身痠痛、僵硬難忍。嚴重時梳頭、洗臉、穿衣、下蹲、上下樓梯等都有困難。由於這些活動障礙是肌肉關節僵痛所致,所以活動之後可逐漸緩解或減輕。此病的全身症狀比較明顯,低熱、疲乏、體重減輕是極為常見的。最突出的化驗檢查異常是血沉增快(40~50毫米/小時)、C-反應蛋白升高。
對於風溼性多肌痛西醫多采取糖皮質激素治療,用潑尼松10~20毫克/天,次日或數日內症狀可明顯減輕,一般維持2~4周即可開始減量,總療效根據撤藥反應確定。少數病人須小劑量(7.5毫克/天)維持治療1~2年。輕症病例可試用非甾體抗炎如芬必得、扶他林等治療,但不如小劑量皮質激素效力強。 也有一些病人對糖皮質激素及非甾體抗炎藥不敏感。
風溼性多發肌痛屬於中醫痺症範疇。中醫認為,該病因老年體虛,風、寒、溼、熱之邪乘虛而入侵襲人體,閉阻經脈,使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導致疼痛,即所謂“不通則痛”。通過清熱散寒、化溼通絡、驅邪兼以扶正可使疼痛明顯減輕。由於人的體質有所不同,感受的風、寒、溼、熱邪氣也各有偏盛,所以中醫治療多將其分為寒溼型和溼熱型。具體到每個患者,還需根據個體的情況辨證處方治療,病情重者可加用小量西藥。,中西結合療效更好。
我在此提醒大家,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臟器機能減退,機體抵抗力也減弱。所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特別注意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飲食,規律生活,尤其要注意隨氣候變化增減衣物,夏季不宜過度貪涼,避免淋雨,以免感受寒溼,誘發疾病。如果突然出現肢體肌肉疼痛,影響正常生活,且症狀逐漸加重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若類風溼因子陰性,抗“O”正常,只有血沉反應蛋白增高,且應用非甾類消炎止痛藥物效果不好者,要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不要盲目亂投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