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肌酶學改變 心肌受損時,血清中有10餘種酶的活性可以增高,目前主要用於診斷病毒性心肌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2。
(1)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於骨骼肌、心肌及腦組織中。因此在多種情況下,心肌炎、肌營養不良、皮肌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外傷、Reye綜合徵、腦膜炎)、新生兒窒息、心肌梗死等均可使CK升高。心肌受損時,一般在起病3~6h即可出現升高,2~5天達高峰,多數病例在2周內恢復正常。現已知CK有4種同工酶,即CK-MB(骨骼肌型)、CK-MB心肌型、CK-BB(腦型)和線粒體同工酶ASTm。同工酶(CK-MB)主要來源於心肌,對早期診斷心肌炎價值較大。正常人血清中CK-MB約在5%以下(即MB佔總CK活性的5%以下),一般認為血清CK-MB活性≥6%是心肌損傷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