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1 09:23

1.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於嬰幼兒,其內源性特點。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低,但營養需求相對較高,胃腸道負擔較重。嬰兒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不成熟,調節能力差。(3) 嬰兒的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的滴度在出生至2週歲時最低,以後逐漸增加。因此,嬰兒和兒童容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的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尤其是初乳中的高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性IgA,使得母乳餵養的兒童不容易發病,也不容易患病。同樣,小嬰兒對輪狀病毒的抗體低,在同樣的集體流行病中更容易患病。嬰兒的體液分佈與成人不同,細胞外液比例較高,水代謝旺盛,調節能力差,更容易發生液體和電解質紊亂。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通過 "一帶一路 "沿線的國家和地區,以及 "一帶一路 "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對 "一帶一路 "沿線的國家和地區進行考察。

2、感染因素分為消化道內感染和外感染,以前者為主。

(1)消化道內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隨汙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所以在人工餵養的小兒中容易發生。在此,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人工餵養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人工餵養 "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病毒也可以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第二種是來自成人帶菌者的傳播,如一些醫護人員在病房爆發細菌(或病毒)性腸炎後成為無症狀的腸道帶菌者,這可能導致病原體傳播。

(2)消化道以外的感染:消化道以外的器官和組織的感染也可引起腹瀉,常見於中耳炎、咽喉炎、肺炎、尿路感染和皮膚感染。腹瀉並不嚴重,在年輕時更常見。腹瀉的原因部分是由於腸道外感染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亂,部分可能是由腸道內外同一病原體(主要是病毒)的感染引起。

(3)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抗生素誤用。長期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各種頭孢菌素等,特別是兩種以上合用時,除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道蠕動增加、葡萄糖吸收減少、生物糖化酶活性降低而腹瀉外,更嚴重的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正常的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而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艱難梭菌或白色念珠菌則會大量繁殖,引起腸炎,用藥物更難控制。

3、消化系統疾病

(1)飲食因素;(2)對碳水化合物不耐受;(3)食物過敏;(4)藥物作用;(5)其他因素:如環境不潔、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突然變化(中醫稱 "風、寒、暑、溼瀉")等,也

這些是嬰兒腹瀉的最常見原因。


導致嬰兒和兒童腹瀉的原因是甚麼相關文章
兒童腹瀉有多種原因,主要有飲食搭配不當、餵養方法不正確、天氣變化、感染及生理性特點等。 一些6個月以下母乳餵養的孩子,常見大便稀薄,每日4~6次,多則10餘次,甚至大便中含有奶塊和少量透明的黏液,常常在餵奶後即排便。但除了腹瀉外,小兒其他方面正常,如精神愉快、食慾良好、睡眠安穩,大便化驗也正常,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嬰兒生理性腹瀉”。其原因可能與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夠成熟,消化功能暫時性低下有關。隨
發布於 2025-01-10 10:37
0評論
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藉此可排洩掉一部分毒素,對人體有益。如果盲目止瀉,對病情反而不利。 如果是感染性腹瀉,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
發布於 2023-05-28 23:06
0評論
1、胃腸炎。在大人小孩中都很常見,是胃和腸道出現的一種炎症,容易導致拉肚子。引發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因腹瀉住院的寶寶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如果寶寶拉肚子,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造成的。 2、細菌感染。如果寶寶拉肚子嚴重(有時伴有嘔吐),同時,還出現腹痛、膿血便、發燒等現象,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
發布於 2024-08-08 18:28
0評論
1.內在因素 (1)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嬰幼兒時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較低,神經系統對胃腸道調節功能較差,不易適應食物的質和量,且生長髮育快,營養物質的需要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較大,消化功能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2)機體防禦功能較差:嬰幼兒時期免疫功能相對不夠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SIgA均較低,胃腸屏障功能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腸排空較快,對感染
發布於 2024-12-07 17:03
0評論
嬰兒秋季腹瀉的原因 1、消化系統不成熟: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餵養不當,如過多地加喂澱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汙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發布於 2023-04-20 18:10
0評論
1、胃腸炎 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症,可引起腹瀉。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如果你的寶寶拉肚子時,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但是要注意哦,如果寶寶吃的或喝的不多,可能會失去很多水分。 2、細菌感染 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同時有腹痛、血便、發燒,往往是病毒或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
發布於 2024-05-01 14:40
0評論
1、胃腸炎 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症,可引起腹瀉。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如果你的寶寶拉肚子時,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但是要注意哦,如果寶寶吃的或喝的不多,可能會失去很多水分。 2、細菌感染 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同時有腹痛、血便、發燒,往往是病毒或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
發布於 2024-05-05 22:16
0評論
1.腸道內感染: 常言道“病從口入”,嬰兒,尤其是人工餵養的嬰兒,如奶具消毒不嚴,或食用的牛奶、白糖被汙染,而未很好的煮沸,食用後即可招致細菌與病毒的感染,引起腹瀉。夏秋季節,細菌病毒容易繁殖,牛奶、食品及奶具極易被汙染,因此發生腹瀉的機會較多。 2.腸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器官受到感染也引起腹瀉。常見的有中耳炎、咽炎、泌尿系統感染、皮膚皮膚感染及其它急性傳染病等。由於發燒和致病微生物毒素影響,可
發布於 2024-12-10 18:25
0評論
1、內因 (1)消化系統不成熟: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餵養不當,過多地加喂澱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都還沒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汙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小於6
發布於 2023-12-25 23:02
0評論
1、內因 (1)消化系統不成熟: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餵養不當,過多地加喂澱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都還沒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汙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小於6
發布於 2024-12-17 19:2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