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1 11:01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是自古民間流傳下來的諺語,老百姓都知道,也是養育小兒的經驗總結。字意是要確保孩子的健康平安,就不能給孩子吃的過飽,穿的過厚。

  (一)小兒的生理特點

  中醫認為由於兒童處於生長髮育的過程中,中醫所講的人體心肝脾肺腎五臟中,小兒有三髒不足,即脾、肺、腎不足。正是由於小兒脾胃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的功能要比成人弱,一旦餵養過量就容易出現食積的情況,從而導致孩子生病。現代醫學也認為,孩子如果飲食過量,吃得太飽,不但加重了孩子的胃腸道負擔,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胃腸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經常會出現一些腹脹、腹痛、便秘、睡眠不安的症狀,甚至長期的飲食過量,就是使孩子的消化功能超負荷工作,久而久之胃腸就罷工了,從而出現食積,甚至發展成食慾不振、厭食。再者,因此我們提倡孩子飲食不要過量,特別是晚餐不要吃的過多,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吃了,回家後,跟隨大人再吃一頓,這樣導致孩子吃得過飽,消化不了,就會積食,孩子會出現口臭、便秘、睡眠不安、翻身打滾、咬牙磨牙、舌苔厚膩,晨起口中有酸腐氣味。中醫講這是由於飲食過量產生的溼熱積滯的症狀,當孩子身體處於這種食積滯熱的內環境狀態下,再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就很容易生病了。

  穿衣服的情況也是這樣,穿的過厚,不但孩子的活動受到限制,並且由於孩子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就容易出汗、受涼,反而容易生病,特別是許多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從自我感覺出發,自己怕冷也給孩子捂得嚴嚴實實。其實我們只要摸摸孩子的小手,以不涼為度即可。

  (二)小兒出現食積的症狀怎麼辦呢?

  一旦孩子出現了食積的情況,要用一些食療的方法或消導的藥物。

  1、常用的小兒助消化的中成藥:如小兒化食丸、大山楂丸等。

  2、食療的方法

  ①消食茶:桔皮10g 荷葉10g 炒山楂10g 炒麥芽10g 加水煮30分鐘,取汁代茶飲。

  ②三仙湯:取焦三仙30g(焦神、焦麥芽、焦山楂,藥店即有售),加水煎煮後,取汁飲用。

  3、外治方法:

  推拿:清胃經、揉板門、運內八卦、揉按中脘、清大腸。

  ①清胃經

  位置:手大魚際橈側,拇指至掌跟。

  操作:用拇指自掌根推向拇指100-300次。

  ②揉板門

  位置:手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拇指自指根推向腕橫紋100-300次。

  ③運內八卦

  位置:以手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之根橫紋約2/3處,所形成的圓周。

  操作:用拇指順時針揉運100-300次。

  ④揉按中脘

  位置:臍上4寸,胸骨下端劍突至肚臍聯繫中點。

  操作:推揉100-300次。

  ⑤清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緣。

  操作:從手虎口推至手指尖方向,推100-300次。

  ⑥小兒捏積

  捏積是中醫兒科應用於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內病外治的特殊療法。以內病外治,藥少力專,操作簡便,實用性強為特點。因為通過捏拿小兒脊背皮膚組織所產生的良性刺激,來治療某種疾病,所以稱為小兒捏積療法,又稱捏脊。

  [主要功效]

  (1)促進小兒生長,增加體重。

  (2)活躍造血機能。

  (3)改善營養不良和患兒低蛋白血癥。

  (4)促進消化功能隨恢復、改善消化功能障礙。

  (5)調節經絡及調整臟腑功能。

  [操作要領]

  捏積的部位:背脊正中,督脈兩側自大椎至尾骨末端處。

  捏積的體位:患兒脫去上衣,俯臥在床,露出整個背部。應力求臥平臥正。

  基本手法:捏積時自尾骨的凹陷處起,一直向上捏至頸部,一般是從下往上捏。剛開始的時候每次不要超過5遍,手法要輕;等孩子慢慢適應了,再逐漸在手上加點力,增加次數,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過10遍。捏積的具體手法有兩種,可以任選一種:(1)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對準食指的第二指關節橈側,虎口向前,雙手食指緊貼皮膚並向前推動,將皮膚推起,然後雙手的拇、食二指把皮膚捏起來。(2)用拇指的橈側頂起皮膚,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挾住皮膚並捏起,同時稍用力提拿,雙手交替移動向前。捏脊完成後,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較緊張,這時再用手掌從上自下,沿著脊椎向兩邊分推;最後再沿著孩子的腋下輕輕向下抹5遍,起到寬胸理氣的作用。

  下面將捏積手法分解介紹。

  ①推  操作者手心向上,用雙手的食指第二、三節的背側緊貼著孩子背部正中脊柱的皮膚,自下而上均勻而快速地向前推。注意推的力量不可過猛,如果力量過猛,容易出現滑脫。

  ②捏  操作者在上述推法的基礎上,雙側拇指與食指合作,將孩子背部正中脊柱的皮膚捏拿起來。注意捏拿皮膚的面積及力量都要適中,捏拿面積過大,力量過猛,孩子會感到疼痛,捏拿面積過小,力量過輕,孩子的皮膚容易鬆脫,而且刺激性小,影響療效。

  ③捻  操作者在捏拿孩子背部正中脊柱的皮膚基礎上,拇指與食指合作,向前捻動患兒的皮膚,移動操作的部位,左右兩手交替進行。注意左右兩手配合要協調,向前捻動時不要偏離正中督脈,捻動的力量要均勻適中,中途不能停頓,也不要鬆脫,一鼓作氣,從尾骨一直操作到大椎穴。

  ④放  是上述推、捏、捻三個手法的綜合動作後,隨著捏拿部位的向前推進,捏拿的皮膚恢復到原狀。

  ⑤提  操作者從捏拿的第五遍中,在患兒督脈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臟腑背俞處(大腸俞、腎俞、三焦俞、胃俞、脾俞、肝俞、膈俞、心俞、肺俞),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合作分別將臟腑背俞處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向後上方用力提拉,以加強對背部臟腑俞穴的刺激,調整小兒臟腑的功能。注意提拉力量要因人而異,根據孩子的年齡、營養狀態採用不同的力度。在重提的過程中有些可發出清脆的聲響。如孩子兼見煩躁易怒,夜寐不安加重提心俞、肝俞;如孩子脘腹脹,大便夾雜不消化奶瓣、食物,便秘、口氣酸腐,加重提三焦俞。

  ⑥揉按  這兩個手法操作時同時應用,操作者在捏拿小兒脊背結束後,用雙手的拇指指腹在患兒的腎俞穴處揉動,同時拇指適當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注意拇指向下按壓的力度不可過大,否則孩子患兒會感到疼痛。

  [注意事項]

  (1)小兒背部有癤腫、外傷或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背部皮膚破損者,禁止捏積治療。

  (2)小兒患有某些嚴重的心臟病,操作時由於小兒哭鬧,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可能出現意外險情,禁止捏積治療。

  (3)小兒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的疾患,或後天中樞神經系統因感染、外傷而出現明顯的損傷,表現為明顯的智力低下的疾患,禁止捏積治療。

  (4)患兒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由於捏拿脊背或因小兒哭鬧,可能會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傾向,禁止捏積治療。

  (5)患兒正在患有某些急性熱性病,也不宜同時進行捏積療法。

  (6)捏積治療期間忌食芸豆、醋和螃蟹及不易消化食物。

  (7)捏積治療期間忌食油膩、冷飲等食物。

  [捏積作用機理]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通過經絡系統在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存在著統一完整的聯繫,捏積療法以手法刺激體表特定部位及穴位,可以激發和引導經絡系統,調節我們人體的生理、病理狀態,從而達到了治療目的。總結起來捏積有以下功能:

  1、平衡陰陽

  中醫認為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著的事物相互對立的正反兩方面的概括。我們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以及人體內在環境的平衡協調,是人體健康的基礎,如果各種原因導致機體失調,就可引起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是調整人體的陰陽至相對平衡狀態。而捏積療法作正是起到這種作用。捏積療法作用於人體後背部正中,中醫以人體背、腹部分陰陽,人體的背部屬陽,腹部為陰。通過捏積療法具有鼓舞人體陽氣的作用,同時人體後背部位分佈著數條重要經絡,通過捏積刺激人體的經絡,而起到雙向調節人體陰陽的作用,即去除有餘而補充不足,這樣調整人體的陰陽,使其達到相對平衡狀態,促進人體恢復健康。

  2、調和氣血津液

  中醫認為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有推動、溫煦等作用;血、津液,具有滋潤、濡養的作用。我們人體的臟腑經絡及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都依賴氣血津液的正常功能,因此人體氣血津液的功能異常,就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人體後背正中部位分佈著許多重要穴位――腧穴,像肺俞、心腧、肝腧、脾腧、胃腧、腎腧、大腸腧、小腸腧等,捏積療法直接作用於這些腧穴可以達到補養先天腎精、健養後天脾胃,以及調養肺臟、通達腸胃的作用,從而起到促進氣血津液生成,調和氣血津液的作用。

  3、調整臟腑功能

  中醫認為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以氣血津液為物質基礎,形成人體的五大功能系統,在形態結構上密不可分,在生理功能活動上相互協調,在物質代謝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人體的體表與內臟關係密切,內臟臟腑的病變可以直接在人體的體表反映出相應的症狀,同時通過刺激軀體的一定部位可以對內臟的功能活動產生一定影響。如果臟腑功能受損,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發展。捏積療法通過手法刺激人體體表背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活動,使失調的臟腑功能重新達到平衡狀態,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4、調節經絡

  中醫認為人體的經絡遍佈全身,有運行氣血、溝通內外、外連肢節,內聯臟腑的作用,可聯絡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孔竅及皮毛、筋肉、骨骼。當經絡的生理功能發生障礙,則氣血失調,發生疾病。捏積通過手法治療,按穴位、走經絡、行氣血、舒筋骨,改善了人體經絡的功能活動也同時調整了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促進了氣血的生成和運行,從而使人體五臟安和,百脈疏通,抵禦預防人體疾病發生。

  捏積療法作用於人體後背部正中部位,這裡有督脈和膀胱足太陽經循行,捏積療法作用於督脈和膀胱足太陽經上,可以促進孩子的生長和發育,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功能。

  ①督脈

  督脈循行人體背部正中,具有統率、督促全身陽氣的作用,中醫認為陽氣具有溫養、氣化、防禦的功能,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人體生長、發育的決定因素。小兒生長髮育迅速、生機蓬勃,陽氣強壯,可以促進臟腑器官功能的生長和發育,提高機體防禦疾病功能。捏積療法作用於人體後背正中作用於督脈,可振奮、促進人體陽氣,鼓動氣血運行、津液氣化,促進孩子的生長髮育,消除食積、痰溼等病理產物,達到治療的目的。

  ②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循行最長的經脈[4],為太陽主表,有巨陽之稱,是人體防禦疾病的第一道屏障。此外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至後背,分佈著眾多臟腑的背俞穴。背俞穴位於於督脈兩旁,它的主要作用是扶正補虛,調節相應臟腑機能,主要治療相應臟腑病症。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脾腧、胃腧調整人體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進孩子食慾和食物的消化及吸收。人體氣機升降順暢,則飲食正常,食而知味;肺腧、大腸腧主降,共同促進六腑通暢,消化道暢通,則排大便正常;心腧、肝腧主管定志安神,則孩子無夜啼、煩急;腎主骨生髓,主生長髮育,為先天之本,腎腧調整腎之功能,則生長髮育正常。同時脾胃與腎有先後天互相補給、互相資助的生理基礎,脾胃為水穀之海,化生氣血能充實腎精;腎藏精,主命門真火,腎陽溫煦能健運脾陽。捏積療法作用於後背正中,調節足太陽膀胱經經氣,具有健脾補腎、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

  綜上所述,捏積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對背部皮膚的捏拿刺激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調節經絡,平衡陰陽,調整臟腑,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目的。

  [捏積療法治療病症範圍]

  1、適應的病症

  目前隨著中醫推拿學科的不斷研究發展,捏積的治療範圍也越來越擴大,近年來捏積治療小兒各系統的疾病的報道越來越多。捏積療法原來是治療小兒疳積病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兒疳積發病率越來越少。但是近代研究進展表明捏積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症效果很好,除此之外,對小兒腹瀉、便秘、小兒夜啼、小兒腹痛、小兒缺鐵性貧血(脾胃虛弱型)、及治療早產兒餵養不耐受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均有效;對兒童情緒障礙、小兒遺尿、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非急性發作期、小兒哮喘緩解期的預防、小兒過敏性鼻炎、小兒氣虛體質的改善的亦有效果。

  2、預防保健

  捏積療法對促進健康兒童的生長髮育、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也有幫助,可以起到健脾胃、固肺衛、安心神、益心智的作用。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捏積對小兒脾胃不足有幫助相關文章
疳積是疳症和積滯的總稱,積滯與疳症有輕重程度的不同。積滯是指小兒傷於乳食,損傷脾胃,而致脾胃運化失司,積聚留滯於中。疳症是指氣液乾涸,身體羸瘦,往往是積滯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的說法。小兒感染諸蟲,也可轉為疳症。現代醫學所說的“小兒營養不良”與疳症的臨床表現相似,小兒營養不良是攝食不足或攝入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的結果。1、診斷1.1臨床表現1.1.1積滯傷脾:形體消瘦,體重不增腹
發布於 2022-12-05 10:46
0評論
一、基本知識和理念1、人身三寶精、氣、神。2、情志調攝、飲食調養、起居調護、導引運動,是中醫養生四大基石。3、中藥是憑藉藥物自然性味之偏來調理人體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4、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四季養生的基本原則。二、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5、保持平和心態,蓄積正能量,積極樂觀是健康長壽的秘訣。6、選擇並堅持做適合自己的傳統運動功法,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7、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捏積對小兒脾胃
發布於 2022-12-01 10:11
0評論
小兒捏脊對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許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對於小兒的一些怪癖如膽小、愛哭,咬指甲,脾氣暴躁等也有明顯改善的效果。 1、小兒捏脊療法非常適合應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所引起的疳積、消化不良、厭食、慢性腹瀉、嘔吐、便秘,或者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緩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覆感冒、咳嗽,西醫稱為免疫功能低下,中醫則認為是小兒衛外功能薄弱,陰陽不調。捏脊通過刺激督脈和膀
發布於 2023-07-24 02:19
0評論
我國目前有3.8億兒童,約佔中國人口的1/4,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少而精。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長,對正在生長髮育迅猛成長的群體,預防保健顯得尤為重要。用最簡單最省錢的方法來推進小兒保健的方法稱之為小兒保健推拿。小兒保健推拿是在小兒無病的情況下,根據小兒的生理特點而設計和採用的,是有助於小兒生長髮育和健身的推拿方法。隋代《諸病源候論》中就有了導引按摩防治疾病的
發布於 2023-03-20 06:31
0評論
1.胃腸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飢飽,如果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膩食物、高蛋白食物,會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積滯、厭食;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會遷延變為脾胃虛弱。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 2.肺系疾病孩子反覆感冒、咳嗽,西醫稱為免疫功能低下,中醫則認為是小兒衛外功能薄弱,陰陽不調。捏脊通過刺激督脈和膀胱經,能調和陰陽,健脾理肺,從而達到
發布於 2023-07-24 02:33
0評論
1.胃腸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飢飽,如果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膩食物、高蛋白食物,會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積滯、厭食;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會遷延變為脾胃虛弱。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 2.肺系疾病孩子反覆感冒、咳嗽,西醫稱為免疫功能低下,中醫則認為是小兒衛外功能薄弱,陰陽不調。捏脊通過刺激督脈和膀胱經,能調和陰陽,健脾理肺,從而達到
發布於 2023-08-29 05:25
0評論
概述 中醫當中的推拿手法,能夠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還能夠達到保健的功效。當天氣轉涼的時候,小兒出現腹瀉的症狀會明顯的增多,引起小兒出現腹瀉的原因比較多,出現腹瀉,最多的因素是輪狀病毒所引起的。針對於患兒出現的腹瀉的症狀,一定要儘快的接受治療,治療不及時就會造成死亡,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醫推拿捏積的方法,治療小兒腹瀉。 步驟/方法: 1、 採用推拿的手法去治療小兒腹瀉,主要是通過推推、捻、捏、
發布於 2023-01-16 09:59
0評論
概述 同事的寶寶頻繁的發燒,在小門診看了好久都沒有甚麼效果,後來在我的勸說下跟他一起帶著孩子去看了老中醫,一個五歲的男孩,乾瘦,面色黑而無光澤,嘴唇殷紅,舌色深紅,邊尖皆紅,佈滿鮮豔的紅點,苔厚膩中心發黃而顯得幹,摸摸手心很熱,詢問大便經常乾結需用開塞露幫助。又把了脈,老中醫肯定的告訴朋友,孩子的發燒生病就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脾胃積食嚴重造成了肺熱血熱,所以吹點風就發燒,給了朋友幾個調養小兒脾胃的
發布於 2023-05-05 17:22
0評論
這幾年小兒保健推拿最為中國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屬,很多父母非常熱衷給自己的孩子捏脊。許多養生書籍及各類形形色色的小兒推拿專家,凡論及小兒捏脊都是高談闊論,並且都只談捏脊的好處,比如疏通經絡、昇陽開胃、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而對於不適宜的捏脊所帶來的副反應往往只有隻言片語甚至根本就沒談及,這就給父母一個錯覺,認為每個孩子都適合做捏脊保健。但事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發布於 2023-07-24 02:39
0評論
概述 我和老公結婚了4年了,孩子都兩歲了,我們一直還可以吧,就是平平淡淡的過著,沒有甚麼特別的浪漫和感動,一直就這樣細水長流的,兒子出生以後,家裡就多了一點歡聲笑語,這種感覺是幸福的,還在孩子都2歲多了,就有一點,孩子會遺尿,還有胃寒,這該怎麼辦呢?我很糾結,要給孩子買藥嗎?孩子還這麼小就要每天吃藥嗎?好可憐,真想替替他。 步驟/方法: 1、 遺尿的話可能和遺傳有關係,所以要先了解一下家族有
發布於 2023-06-19 07:2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