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於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①《別錄》: “微溫。”②《海藥本草》:“味苦,溫,無毒。”③《日華子本草》:“味辛,熱,無毒。”④《綱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入腎、脾、胃經。① 《雷公炮製藥性解》:“腎、命門二經。”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少陰,兼入手少陰、足厥陰經。”③《藥品化義》:“入肺、腎二經。”④《本草經解》:“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②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③《海藥本草》:“主心腹痛、霍亂、中惡,清神,並宜酒煮服之;諸瘡腫宜入膏用。” ④《日華子本草》:“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症癖,(治)冷風麻痺,骨節不任,溼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⑤《珍珠囊》:“補腎,又能去惡氣,調中。” ⑥《綱目》:“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⑦《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溼,瀉心、降逆氣,凡一切不調之氣皆能調之。並治噤口毒痢及邪惡冷風寒痺。” ⑧《本草再新》:“治肝鬱,降肝氣,和脾胃,消溼氣,利水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