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因早期病情需要,為改善呼吸困難,治療肺部感染等,常需氣管切開。但經過較長時間治療,病情已穩定,無嚴重肺部感染及呼吸困難,僅因為意識未恢復而長期保留氣管切開,並無必要。且對後期恢復有諸多影響:
增加肺部感染的發生率:氣管切開是治療重症肺炎的必要治療手段。但慢性昏迷的患者,肺部感染多不嚴重,並不需要從氣管中頻繁吸痰。多可以通過翻身、拍背等護理操作即可解決。長期氣管切開,繞過了鼻咽部的天然過濾、加溼、加溫的功能,直接氣道開放,導致不潔及乾冷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增加或加重肺部感染的機會。
增高護理難度:氣管切開後,需定期在切開處換藥、清洗套管,防止局部感染或痰痂堵塞套管引起的危險。這增加了病人護理的難度及強度,對於慢性昏迷的陪護者,是一項極其繁瑣的工作。過大的工作量會導致陪護者耐心的喪失,分散功能訓練的時間。影響病人整體護理及鍛鍊。
影響吞嚥、發聲訓練: 氣管切開對以上訓練不利。很多病人在氣管切開去除及封閉後,立即出現發聲,甚至言語的情況,可能是早已具備發聲的能力,但由於氣管切開而無法完成或體現其恢復情況。
早期封堵,可降低家庭護理難度,避免氣道開放導致的肺炎。利於早期吞嚥、發聲訓練。
封堵方法:一般用膠布逐漸縮小氣管口徑,待完全封閉48-72小時無不良反應,可拔除。此過程長短因人而異,需要慢慢適應直至完全封閉。通常情況2-3周即可,拔除後的瘻口不需要縫合,多在1周內自行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