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使許多父母束手無策。其實,矯治偏食並不難。既然偏食是受環境心理因素的影響,是由學習中得來的,那麼仍可通過新學習、積極進行心理治療來矯正偏食行為。
心理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說教法。父母或老師向兒童宣講偏食的危害性,告訴孩子各種食物中含有人體最需要的營養成分,如果缺少就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容易患各種疾病。說教要實事求是,要科學性。舉例要生動,這樣對學齡兒童或學齡前兒童才能取得較滿意的矯正效果。
獎勵法。凡對孩子不吃的食物,經過勸導能少量進食時,應予獎勵。這首先必須對孩子的需求心理要有充分了解,“最喜歡獲得甚麼東西?”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獎勵。然後進行勸說,指出他的缺點,並觀察他的行動是否改正。如果改正的就給獎勵。如買漂亮玩具給他,或帶他到動物園去觀看珍奇動物等等。獎勵一定要兌現,不能失信。
懲罰法。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心理,對他不吃某種食物時,可以停止給他認為最有興趣的活動,例如看動畫片或逛動物園等,這樣可使孩子為一了不喪失自己最喜歡的活動,會勉強忍受不願吃的食物,時間一久,就能達到克服偏食的習慣。有時還可分別扭成慈母嚴父的角色,父親對孩子採取冷淡態度,或施加一定壓力;母親則從中勸說:“快吃吧!不然爸爸生氣啦!”。孩子為了討爸爸的喜歡,只好吃了。這種方法對一些幼兒往往能收到改正的效果。但懲罰切忌打罵,否則會給幼兒造成心理創傷。
脫敏法。即事前不讓小兒知道,在他最喜歡吃的食物中摻入不吃的食物成分,如不吃牛肉、羊肉、蝦米、姜、芹菜等,可切成碎本,拌在餃子餡中或其他萊裡,開始少量,以後再逐漸增加,當蝦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就自然而然地養成習慣了。此法對較頑固的偏食孩子,常能收到良好的改正效果。但施行時需要耐心,不可急躁,一旦獲得改正,尚需不斷強化鞏固效果,否則,如果放棄約束,其偏食行為往往容易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