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血兩虛
1,臨床表現: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氣短懶盲,面色淡白或萎黃,頭目眩暈,唇甲色淡,心悸失眠,納呆厭食。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2,病因病機:攝食過少或久病損傷中氣,脾胃虛弱,氣血無生化之源,形體不充。
3,治法:補氣養血。
4、方劑:人參養榮湯(《局方》)加減。
藥物:黨參10g,黃芪10g,白朮10g,當歸10g,茯苓10g,白芍10g,熟地10g,陳皮10g,肉桂3g,五味子6g,遠志6g,炙甘草6g,生薑5g,大棗5枚。
方義: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當歸、白芍、熟地養血和肝,陳皮和胃理氣,五味子、遠志養心安神,肉桂溫陽,姜、棗調中。
加減:煩躁失眠者加夜交藤、桂圓肉養血安神,汗多加龍骨、牡蠣斂汗。
5,變通法:可用十全大補湯(《醫學發明》)加減。
(二)脾胃虛弱
1,臨床表現:形體枯瘦,面色黃黯無華,髮結如穗。精神萎靡,肢體倦怠,目無光彩,食少腹脹,大便溏薄,溺如米泔。舌淡,苔薄膩,脈細無力。
2,病因病機:後天失養,思慮過度,勞倦內傷,或病後失調,損傷脾胃所致。
3,治法:益氣健脾。
4,方劑:參苓白朮散(《局方》)加減。
藥物:黨參10g,白朮10g。茯苓10g,炙甘草10g,薏苡仁15g,山藥10g,扁豆10g,蓮肉10g,砂仁6g。
方義: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蓮肉健脾益氣,薏苡仁滲溼,砂仁理氣。
加減:氣短乏力加黃芪益氣,便瀉不止加肉豆蔻溫中,氣虛內臟下垂加黃芪、柴胡、升麻益氣昇陽。
5,變通法:脾虛而兼見溼熱者,可用資生丸(《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加減,即上方加藿香、山楂、豆蔻、陳皮、黃連、神曲、麥芽等,有消導清熱化溼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