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8-24 14:38

  脊髓型頸椎病係指頸椎退變所致的椎管狹窄或椎間盤變性突出、椎體後緣骨刺、黃韌帶肥厚及鈣化、後縱韌帶鈣化等突入頸椎椎管,對頸脊髓造成直接壓迫刺激;或者因交感神經的刺激,造成脊髓血管痙攣,導致頸脊髓的某一節段缺血變性以致局灶性壞死,並由此出現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徵的頸椎病。由於脊髓受壓迫刺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臨床表現各異,多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徵,以肢體運動、感覺障礙及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等諸多表現為主,但多無頸肩疼痛症狀。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疼痛、麻木、僵硬發抖、無力,常有踩棉花感。重者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臥床不起。病情發展多可出現雙側上肢的感覺及運動障礙,如疼痛、麻木、酸脹、燒灼感、無力及活動不靈活等,甚至不能作端碗、系紐扣、執筆、拿筷子等動作。晚期可有便秘、排尿困難、尿瀦留或尿失禁等症狀。也可併發頭昏、眼花、吞嚥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

  頸椎的退行性病變對脊髓的直接壓迫刺激,是導致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原因。但脊髓對靜態的慢性壓迫有較強的耐受性。動物實驗發現,椎管內的靜態壓迫物佔到椎管直徑的60%時,才開始出現脊髓的壓迫症狀。這就可以解釋為甚麼部分病人在體檢拍片,或因某種原因作核磁共振檢查時,發現脊髓明顯受壓呈凹陷性變形,甚至從X線片上看到壓迫物突入椎管,達到椎管前後徑的一半左右,而病人的症狀卻相當輕微,甚至毫無症狀。顯然,動態性的壓迫因素也參與了本型頸椎病的發病。在頸椎屈曲時頸椎椎管被拉長,脊髓也被拉長變細;頸椎後伸時頸椎管則縮短,橫截面積減少了11%~16%,頸脊髓也被軸向壓縮,而此時脊髓的橫截面積可增加9%~17%,脊髓增粗。因此,在頸部後伸位時脊髓受壓明顯。這就解釋了為甚麼不少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當頸部後伸時會出現從頸項部向後背及四肢的放電樣串麻感。

導致脊髓型頸椎的原因有哪些相關文章
1.常見表現脊髓型頸椎病變是脊髓壓迫症病理改變之一。臨床表現因病變脊髓被侵襲的程度、部位和範圍而異。感覺障礙多不規律,手臂的麻木多見,但客觀上淺痛覺障礙與病變所支配皮節不一定對應,深感覺少有受累者,可有胸或腹束帶感,此時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強。上肢通常多以下運動神經元通路損害為主,手笨拙,無力,表現為寫字、繫鞋帶紐扣、用筷子等精細動作困難,隨病情發展可有手內在肌萎縮,可出現上位其他上肢肌力減退。Ho
發布於 2024-08-24 14:31
0評論
1甚麼是脊髓型頸椎病2主要症狀下肢症狀:下肢可出現放射性痛、冷、麻、涼、或熱竄痛、無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能下蹲,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或休息後剛起來加重,少有活動後好轉,再活動後又加重。與天氣變化有關,遇冷加重,遇熱減輕,或不明顯等。重則肌萎縮、跛行、功能下降。上海龍華醫院骨傷科張霆半身不遂(頸性半身不遂):單側肢體偏癱、麻木、竄脹,甚則口角歪斜、語言功能障礙、穿鞋脫襪困難、行走不穩等,
發布於 2023-02-01 08:12
0評論
61歲的施先生,患頸椎病多年,平素行走正常,偶有頸部疼痛。一次騎自行車時不慎面部著地摔倒,導致四肢麻木,不能自主活動,當時在外院就診,頭頸部均未檢查出明顯骨折外傷,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恢復。經仔細檢查後發現,患者頸椎管有多處狹窄,壓迫脊髓,此次外傷導致發病多年的頸椎病明顯加重,必須把受壓的脊髓徹底解放出來,才有可能恢復四肢的感覺、運動功能。經過我們的治療小組詳細討論、周密計劃後,進行頸椎後路單開
發布於 2023-03-29 03:51
0評論
1對於脊髓型的頸椎病他對我們的身體會有很多的危害,而且對於我們平常的生活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脊髓型頸椎病危害之一,它可能會讓我們生活非常的不方便,我們可能工作一會兒就會感到非常的疲勞,脖子痠痛。 2對於脊髓型頸椎病的第二方面的危害,它可以導致,我們脊髓內血液循環受阻。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有了脊髓型的頸椎病,很可能我們的脊椎會受到壓迫性的損害。就是說我們脊髓內的血液循環受阻,甚至可能導致血管斷
發布於 2024-08-24 14:45
0評論
脊髓型頸椎病為高位脊髓的壓迫,波及面積很廣,牽連上肢、下肢、頭部與能神經,由於每個病人壓迫的輕重,病程的長短,所出現不同部位的支配異常反映。 ①上肢症狀:可出現一側或兩側L肢運動障礙與感覺障礙。病人常反映上肢酸脹、麻木、燒灼疼痛與發抖無力感。感覺的部位可發生在肩區、肩部、上臂或前臂、亦可沿神經路線走行方向放射c病程較長者出現大小魚際及前臂肌群的肌萎縮。 ②下肢症狀:韌發者下肢行走無力,如踩棉團狀
發布於 2024-03-15 19:36
0評論
1、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的生活習慣一般人1/2~1/3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預防頸椎病首先從家庭生活開始。注意日常生活體位,暫停某些活動,避免在家裡躺著看書、看電視(包括前傾仰頭或斜看電視)、長時間打麻將、寫作等。最好1h左右做1次頸部活動或體位改變。雖然一再強調避免某一固定體位太久,但由於職業因素,如辦公室工作人員、電腦操作人員、外科醫生等需長期低頭工作。所以,工作期間應注意適當休息,避免長
發布於 2024-08-24 14:51
0評論
脊髓型頸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各類型中最為嚴重的類型,且多隱性發病,易誤診為其他疾病而延誤診治時機。它是退變的頸椎間盤及椎體後緣的骨質增生等繼發病理改變刺激、壓迫脊髓而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1、症狀和體徵:40~60歲患者多見,發病慢,脊髓型頸椎病約佔頸椎病的10%~15%。其臨床症狀繁多,有感覺或運動方面的障礙;有頸神經
發布於 2022-09-24 23:33
0評論
這種多發於40歲以上人群的頸椎病,具有很強的隱匿性,加上不同個體間差異較大,發病的表現也會很不一樣,不容易被察覺。有些可能已經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也只是有些手指麻木的輕微症狀,而有些可能像梁先生這樣,一發病就出現脊髓休克的症狀。 一般來說,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早期兩側或者一側的下肢麻木、發抖、無力等,繼而逐漸發展為上肢發麻、力量減弱,拿在手裡的東西容易掉。症狀加重時,可能還會出現便秘、排尿困難或者
發布於 2024-03-13 06:57
0評論
1.常見表現 脊髓型頸椎病變是脊髓壓迫症病理改變之一。臨床表現因病變脊髓被侵襲的程度、部位和範圍而異。感覺障礙多不規律,手臂的麻木多見,但客觀上淺痛覺障礙與病變所支配皮節不一定對應,深感覺少有受累者,可有胸或腹束帶感,此時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強。 上肢通常多以下運動神經元通路損害為主,手笨拙,無力,表現為寫字、繫鞋帶紐扣、用筷子等精細動作困難,隨病情發展可有手內在肌萎縮,可出現上位其他上肢肌力減退。
發布於 2024-03-13 06:44
0評論
1.非手術療法仍為本型的基本療法,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約近半數病例可獲得較明顯的療效。但在進行中應密切觀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劇,應及早施術,以防引起脊髓變性。 2.手術療法 (1)手術病例選擇: ①急性進行性頸脊髓受壓症狀明顯、經臨床檢查或其他特種檢查(MRI、CT檢查等)證實者,應儘快手術。 ②病程較長、症狀持續加重而又診斷明確者
發布於 2024-03-13 06:5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