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條經絡中的每一條都有五個具體的穴位,從四肢末端到肘部或膝部:井、滎、輸、京、合,統稱為 "五穴"。這是以水流的大小來描述每條經絡氣的特點,由小到大,由淺到深。"出者為井,溜者為滎,注者為輸,行者為精,入者為和,二十七氣之流,皆在五腧"。(《靈樞?(九針十二原》)意思是說,氣從四肢末端向上作用於頭部和軀幹,像水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氣從開始出來,就像水的源頭,所以叫 "井",多位於四肢爪甲的一側。經絡之氣初出,如水之源,故稱 "行",多位於指(趾)掌心。經絡之氣逐漸充盈,如水之大流,故稱 "輸",多位於腕(踝)關節附近。經絡之氣飽滿,如水之長流,故稱 "經",多位於腕(踝)或臂(脛)關節處。重點是經氣深,像水的匯流,所以叫 "合",多位於肘(膝)附近。
這五個穴位在治療疾病方面有各自的特點。井穴開竅醒神,可用於精神錯亂、心下煩悶;湧泉穴清瀉邪火,可用於發熱;輸液穴可用於發作性疾病和關節疼痛;井穴可用於喘咳和咽喉疾病;合穴可用於腸胃等六腑。這就是《靈樞?順氣之日》分為四次。"病在藏,取井;病在色,取滎;病在時,取輸;病在聲,取精;精滿則病在胃,飲食不節而得,取合。"以及《難經》中給出的補充解釋?六十八難》中給出的補充解釋。"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重節痛,精主喘咳,寒熱,何主逆氣洩。"靈樞?邪氣臧否》將其概括為:"辛、藿治外經,和治內府"。這就是說,各條經絡的滎穴和輸穴治療外經的疾病,而合穴治療六腑的疾病。
井穴也是十二經脈的 "根 "穴,因為它們位於四肢的末端,便於臨床診斷和治療。
合穴是五個穴位中的最後一個,位於肘關節和膝關節附近。大腸、小腸、三焦六腑在足三陽經上還有一個合穴,稱為下合穴。靈樞?邪氣藏病》中說:"滎陽為外經,內府。這指的是六腑。 " 這是因為 "大腸和小腸都屬於胃",所以它們的穴位在足陽明胃經上;三焦的水道源於膀胱,所以它們的穴位在足太陽膀胱經上;六腑下的穴位是 "入內的陽脈,屬於府",這在臨床上對治療 它們在臨床上對治療 "臟腑 "是有幫助的。而其他的新興穴和輸液穴則用於治療各條經絡的外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