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充熱能和碳水化合物
供給充足的熱量以滿足腦組織代謝,減少體內組織蛋白分解,促進肝功能的恢復,是肝性腦病治療過程中必須保證的環節。
(1)病人昏迷時,每日提供1200~1400kcal熱量,完全由葡萄糖提供,可由靜脈或鼻飼輸入,停用蛋白質。
(2)病人復甦後,隨其病情好轉可稍提高熱量至1200~2000kcal,蛋白質供應量為20~30g/d,碳水化合物仍佔70%~75%的熱量比重,剩餘一小部分可由脂肪提供。
2、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
對於肝性腦病的病人,減少氨的來源。抑制其產生和減少吸收,是治療的重點。控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是防止血氨升高的基本措施之一。患者在沒有肝性腦病症狀期間,每日蛋白質食入量可在60g左右即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雞蛋、牛奶、奶酪、瘦肉、魚肉、雞肉,可以交替食用,注意控制每日總量即可。當血氨升高但是症狀不明顯時,患者每日蛋白質在35g左右為宜。
(1)對於昏迷的病人必須停用蛋白質或減至微量,採用葡萄糖維持營養。但停用蛋白質過久,會導致體內蛋白質分解內源性氨的形成,影響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加重浮腫和腹水。
(2)病人復甦後,每日可經口或鼻飼含20~30g的蛋白質,若病人症狀無進行性加重,血氨未升高,肝功能未惡化,神志逐步好轉,可2~3日增加飲食中的蛋白質10g/d,直至到50g/d。
(3)應選用含氨少的食物。
3、慎用脂肪
使用脂肪應以小劑量為好,每日1g/d效果較好。應儘量使用中鏈脂肪酸加上必須氨基酸,供應熱量不超過總量的40%。對於昏迷的病人應儘量慎用脂肪。
4、維生素C
肝性腦病患者維生素C的供給量應多一些。維生素C有利於解毒。專家表示,低蛋白飲食常會導致鈣、鐵、維生素B2、維生素K等缺乏,因此應在飲食之外予以補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時腦中銅、鋅降低,可能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療中應注意鋅、銅的補充,以利於營養的均衡。
5、減少體內代謝氨量
控制總能量及蛋白質。日常能量供應應適當控制,每日供給6。7MJ(1600kcal)左右為宜。患者飲食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應占總能量的75%左右。
6、食用水和鹽方
患者在食用水和鹽方面應視有無腹水和水腫而定。 專家表示,沒有腹水或水腫者,不必限鹽。若伴有腹水或水腫者,應給予低鹽飲食,並需限制液體: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500mg,根據腹水的程度限制液體攝入量在800-1500毫升之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