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有時候可能堵塞尿路阻礙尿液的排出,造成疼痛、腎積水,嚴重的可能造成尿毒症甚至腫瘤。為防止其惡化,徹底根治,應積極治療。其治療方法如下所述。
中藥治療:
①清熱利溼行氣:常用的清熱利溼藥有金錢草、車前子、海金砂、滑石、澤瀉、木通、通草、地膚子、石葦等;淡滲利溼藥有:豬苓、茯苓、赤小豆、薏苡仁。行氣解鬱藥有:木香、烏藥、厚朴、青皮、香附、枳實、萊菔子等。主要用於無嵌頓、直徑小於0.8cm的小結石,能提高自然排石率,減少手術率,改善腎功能。
②氣滯行瘀:以化瘀行氣軟堅藥三稜、莪術、桃仁、枳殼等組方,它可使磷酸鹽部分脫失,草酸顆粒結晶變圓鈍,結構破碎。金錢草、石葦、茯苓、玉米鬚等組成的中成藥還能減少上尿路含鈣結石患者尿中的大晶體的比例,提高尿液對草酸鈣晶體生長和聚集的抑制活性,具有防止含鈣結石形成、降低尿石復發的作用。
③破血破氣加益氣藥促使結石移動排出,解除梗阻:緩解結石梗阻性腎輸尿管積水,減少手術率。對中度腎積水,只要無嚴重感染和進行性加重,可應用以中藥為主的非手術方法積極治療。排石後用補腎、活血、益氣藥有助於腎功能的恢復。此外,在碎石前後應用清熱利溼、化淤行氣、清熱解毒、補腎益氣等中醫方法治療。
④一些中成藥也頗受歡迎:如排石顆粒(包括無糖型的)泌淋膠囊等。
在中醫理論中,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膀胱結石統屬中醫“石淋”範疇。其治療方法多以清利溼熱、通淋排石為主。常見的排石藥物主要以排石顆粒及其他製劑的中成藥為主,主要成分大多包括:石韋、冬葵子、瞿麥、滑石、車前子、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芍藥、甘草等。若尿中帶血可加小薊、生地、藕節等以涼血止血。
腎結石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急性腎絞痛的治療
(1)對絞痛不嚴重的患者:可以即刻給予吲哚美辛(消炎痛)栓100mg,肛門內給藥。急性梗阻時,腎盂內壓力升高,刺激腎髓質合成前列腺素E2。後者使腎血流量增加並抑制抗利尿激素,產生利尿作用,進一步增加腎盂內的壓力,使輸尿管結石在排出的過程中引起劇烈的絞痛。吲哚美辛(消炎痛)是一種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靜脈注射吲哚美辛後,一方面通過改善結石附近輸尿管的尿流而降低壓力;另一方面,它又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強有力的抑制劑,能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以及前列腺素E2的作用,75%的患者在用藥後約20 min內腎絞痛完全緩解。吲哚美辛口服後經肝臟處理,其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的作用大大減弱。由於正常人直腸齒狀線以下黏膜的靜脈是直接回流進入下腔靜脈的,而齒狀線以上黏膜的靜脈是通過腸繫膜下靜脈迴流進入門靜脈的。吲哚美辛栓(消炎痛栓)在直腸內溶化並經黏膜吸收後直接進入體循環,即能發揮緩解腎絞痛的作用。 口服黃體酮、硝苯地平(心痛定)等藥物。黃體酮具有顯著的持久止痛作用,一般用藥後30 min大多數腎絞痛緩解,繼續用藥並能預防腎絞痛發作或明顯減輕疼痛。口服硝苯地平5~10mg,每天3次,可使腎絞痛得到緩解。舌下含服作用較口服迅速,絞痛發作時立即舌下含服,5 min後即能夠緩解疼痛。硝苯地平用後不良反應一般較輕,初服者常見面部潮紅,心悸,竇性心動過速。孕婦忌用。還可直腸內應用雙氯芬酸(雙氯滅痛)膠漿。
(2)絞痛較重時:可給予肌內注射阿托品0.5mg和(或)哌替啶50mg。可用哌替啶(50~100mg)、嗎啡(10~15mg)肌內注射。然而,即便是靜脈注射嗎啡,在30 min時也只有36%的患者有效。
(3)輸液利尿:一般可給輸1000~1500ml液體,必要時還可以加用利尿藥物[肌內注射呋塞米(速尿)20mg或靜脈輸入甘露醇250m1]。
(4)對絞痛嚴重、藥物治療沒有明顯好轉而診斷明確的輸尿管結石患者,可急診行體外衝擊波碎石。對口服藥物後症狀不能得到控制;結石引起無尿(一般見於獨腎)或合併感染;直徑大於6mm的結石自行排出的可能性極小,應採取積極的方法治療。
2.非手術治療 尿石症的治療方法很多,應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結石部位、結石大小、結石成分、有無梗阻、感染、積水、腎實質損害程度以及結石復發趨勢等來制訂治療方案。在結石比較小、沒有腎積水及其他併發症,估計結石可以自行排出的情況下,常先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大部分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後,結石會自行排出。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結石仍未排出的患者,應採取其他治療(如體外衝擊波碎石)或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保護腎功能。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代謝性結石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如用藥物降低血、尿中的鈣、磷、尿酸、草酸、胱氨酸等)。
(1)多髮結石的治療原則:
①對雙側腎結石,先處理腎功能較好的一側結石;如兩側腎功能相似,則先處理容易手術的一側腎結石。
②當同時有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時(同側或雙側),一般先處理輸尿管結石,然後再處理腎結石。
③上尿路和下尿路結石同時存在時,如下尿路結石並未造成梗阻,則先處理上尿路結石;如上尿路結石還沒有影響腎功能,則可先處理下尿路結石。
(2)總攻療法:“總攻療法”是指在短時間裡採用一系列的中西醫結合手段,增加尿流量、擴張輸尿管、增強輸尿管蠕動,促使腎、輸尿管結石排出的方法。適用於直徑<4mm 的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雖然“總攻療法”一般費時較長,患者需耐受排石的痛苦,排石的效果並不肯定,近年來已極少有單位用此方法治療尿石症了,但在許多基層醫療單位仍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治療手段。
(3)高鈣尿的治療:
①多飲水:以增加尿量,降低形成結石成分的尿飽和度。
②調整飲食結構:主要是減少奶及奶製品、動物蛋白的攝入,多攝入含植物纖維素多的食物。
③噻嗪類利尿劑:噻嗪直接刺激遠曲小管對鈣的重吸收,促進鈉的排洩,可使結石的形成降低90%,被廣泛地用於複發性草酸鈣結石患者。30%~35%的患者中有副作用,其中大部分患者會因此而終止治療。長期的噻嗪治療可導致體液減少、細胞外容量減少、近曲小管對鈉和鈣的重吸收。噻嗪也促進甲狀旁腺素對增加腎鈣重吸收的作用。噻嗪對腸道鈣的吸收沒有影響,而在腎性高鈣尿患者則減少。
④磷酸纖維素鈉:口服後能在腸道內與鈣結合而降低腸鈣的吸收。對於吸收性高尿鈣症,可聯合應用磷酸纖維素鈉、補充鎂及限制飲食中的草酸等方法,以減少尿鈣、減少鈣鹽的結晶,又能保持骨密度及臨床的療效。
⑤枸櫞酸鹽:尿枸櫞酸鹽升高可使草酸鈣飽和度下降,減少鈣鹽結晶和結石的形成。
⑥正磷酸鹽:正磷酸鹽能在腸道內與鈣結合並減少其吸收。正磷酸鹽能減少1,25-二羥維生素D31,25-(OH)2 Vit D3的產生而不影響甲狀旁腺的功能。在用正磷酸鹽治療的複發性結石患者中,緩解率為75%~91%。在用中性或鹼性磷酸鹽治療時,尿磷的排洩明顯增加,增加尿中抑制作用。它禁用於磷酸鎂銨結石患者。正磷酸鹽還可引起胃腸道功能失調和腹瀉。米糠能與腸道的鈣結合並增加尿中的正磷酸鹽,減少結石的復發。飯後口服麩糠,可用於預防結石的發生。
⑦治療高鈣尿的原因:如對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進行手術治療;對腎小管性酸中毒者的治療原則是糾正酸中毒、及時補鉀和對症處理以減少併發症;長期臥床的患者則需適當增加活動、保持尿液引流通暢、控制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