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沿舌顎弓外側作弧形切開,起自扁桃體下極向上達懸雍垂根部,繼而轉向切開咽顎弓直至下方,除去切口範圍以內的粘膜及粘膜下組織。每人顎部長度不一,切開軟顎高度以不併發咽帆閉鎖不全為原則。
摘除扁桃體:通常按扁桃體剝離術式。每當分離扁桃體下極時,病人多訴疼痛感,與此同時,扁桃體窩上方有滲血流下,影響操作視野。此處採用分段剝離、止血和兩次注射麻藥法,可在室手術全過程無痛、術野清楚,病人能配合良好的目的。當一側扁桃體上半部被剝離,隨即用止血紗球填入窩上部壓迫止血,等滲血停止,取扁桃體抓鉗夾住已剝出的扁桃體,向前下方輕輕牽拉,第二次把局部麻醉藥注入扁桃體下半中與扁桃體窩之間,然後按常規方法完整摘除扁桃體。拉開舌顎弓,看清縱行的扁桃體旁靜脈是否露出於扁桃體窩上部,必要時應在其上部結紮,減少原發性出血的可能。
剪開咽顎弓:打呼嚕病人咽顎弓上部粘膜多起自懸雍垂中部或在其近尖端處,於鄰接懸雍垂的咽顎弓內緣作楔形剪開,適當修薄、剪齊咽顎弓,並向上、外側翻起,用2-0腸線使它分別與相對應的軟顎創緣和扁桃體窩肌層縫合,修剪粘膜範圍以縫合時無張力為主。
懸雍垂部分切除:懸雍垂除尖部外,由成對的懸雍垂肌所支撐,兩側肌束平均寬6mm,厚約3mm,如把懸雍垂過分向下拉出而作懸雍垂全切除,可能損傷該肌起端伴發咽帆閉鎖不全(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且病人總覺得全部切去懸雍垂對身體結構似有所失,即保留懸雍垂上1/3段,臨床上並不影響治療效果。懸雍垂切緣宜嚴格止血,後緣粘膜稍保留長一些,以便與前緣粘膜密接縫合,防止形成血腫,腸線不要太粗,線結儘量剪短,以免術後申訴異物感。
檢查傷口:察看咽腔寬暢程度,有無滲血,發音時軟顎能否貼近咽後壁。若咽後壁仍見縱形條索狀組織增厚者,在咽後壁外側可作半圓形附加切口切除粘膜,將內側弧形切緣向外側移拉使與切緣外側粘膜縫合,減少條索樣隆起。該手術設計的懸雍垂及雙側咽後柱切除術,適用於咽左右徑和咽帆間隙寬暢、扁桃體萎縮,僅為軟顎及懸雍垂偏長的病人,其特點為手術創傷小,術後反應輕。小兒打呼嚕病因如屬增殖體、扁桃體肥大者,治療上首選拉殖體、扁桃體切除術,必須把肥大的增殖體和扁桃體同期一併切除,單作扁桃體切除或僅作增殖體刮除均收效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