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使用的肝細胞癌局部治療方法包括動脈栓塞(AE)和經皮熱消融(TA)。動脈栓塞包括動脈化療栓塞(TACE)和動脈放射栓塞(TARE),而熱射頻消融包括射頻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兩者都是通過誘導腫瘤壞死而發揮作用。
以前,人們認為移植前的局部治療可以降低腫瘤分期,控制腫瘤進展,但對於術後長期的肝癌患者是否會受益,卻沒有共識。
加利福尼亞大學大衛-格芬醫學院的阿戈皮安等研究人員發現,在肝移植前對肝細胞癌患者進行局部治療,使其達到完全緩解(cPR)狀態,能顯著提高移植後的長期生存率。該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外科年鑑》雜誌上。達到cPR的患者在1、3和5年內的無復發生存率分別為92%、79%和73%(非cPR組分別為81%、63%和56%),疾病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100%、100%和99%(非cPR組分別為96%、89%和86%),腫瘤複發率為2.4%(非完全緩解組為15.2%)。結果表明,在接受局部治療後達到cPR,可以明顯改善肝移植後的長期生存。也就是說,局部治療對移植後的無瘤生存有很大好處。
具體而言,哪種局部治療方案能使cPR最大化?研究者認為,在控制了cPR的其他重要預測因素(AFP、累積腫瘤直徑等)後,TACE和TA聯合治療方案在35%的患者中實現了cPR,這比單獨使用TA(29%)和單獨使用TACE(19%)的cPR幾率更高。因此,建議採用聯合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在肝移植前對肝癌患者進行局部治療可以達到病理完全緩解,是術後無瘤生存的有力預測因素。更好的局部治療方案可以大大改善cPR的機會,從而改善移植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