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皮膚病診斷,區別毛囊炎與痤瘡。很多人都分不清楚毛囊炎和青春痘,總認為這兩種病是一回事兒,其實不然,這兩種皮膚病有著很大區別的,一個屬於細菌感染性皮膚病,而一個屬於美容皮膚科的常見病,怎樣快速正確區分毛囊炎和青春痘?
怎樣快速正確區分毛囊炎和青春痘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祖國醫學對本病早有記載。生於項後髮際部位者稱“髮際瘡”;生於下頜部者稱“羊鬚瘡”、 “須瘡”、“燕窩瘡”;發於眉間者稱“眉戀瘡”;發於臀部者稱“坐板瘡”等。 中醫學根據其發病部位及形狀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瘡、髮際瘡、羊鬍子瘡、螻蛄癤、螻蛄患、蟮拱頭等。本病好發於頭部、項部、臀部、肛周或身體其他部位,且有復發傾向,常多處發生,性質頑固,遷延難愈。
基本損害呈與毛囊一致的紅色丘疹,其中心有毛髮貫穿,頂端迅速化膿形成膿點,周圍繞以紅暈。以後排出少量膿液,乾燥結痂。愈後不留痕跡或有淺表疤痕,自覺瘙癢。權威專家徐建平提示毛囊炎好發於有毛髮及易受摩擦部位,特別是頭皮、後頸及背部,經常接觸油脂或瀝青的工人,則四肢常受累。反覆發作者,稱複發性毛囊炎。易發生在瘙癢性皮膚病基礎上。
毛囊炎系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侷限於毛囊上部的炎症,分為化膿性與非化膿性兩種,多見於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發於頭部、頸部、前胸及後背。毛囊炎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後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繼而乾燥、結痂,痂脫不留痕跡。皮疹數目多,但不融合,自覺瘙癢或輕度疼痛。毛囊炎好發於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兒則多發於頭髮部位,愈後可留下小片禿髮。
診斷:
1、起病時為一硬結,有局部紅、腫,疼痛及壓痛。數日後,病源擴大,中央出現黃白色膿栓,繼而軟化,破潰,膿汁排出,炎症減輕漸愈。
2、癤腫較大時,可有發熱,頭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狀,白細胞數增高。
3、面部癤腫如合併顱內感染時,面部腫脹嚴重,可伴寒戰,高熱,頭痛等海綿竇感染性栓塞。
痤瘡俗稱“青春痘”,又叫“面皰”“粉刺”“酒刺”“暗瘡”等,是由於毛囊及皮脂腺阻塞,發炎所引發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也是美容皮膚科的最常見的病種之一。通常好發於面部、頸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臨床以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為主要表現。這種疾病青春期多見,但也不完全受年齡階段的限制,從兒童到成人,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以發病。
痤瘡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發生的因素多種多樣,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後,毛囊裡面的油脂排不出來,越積越多就形成一個個小痘痘,粉刺就是這樣發生的。不太嚴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個白色或者黑色的頂,這就是白頭粉刺與黑頭粉刺,你也可以擠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這就是堆積在毛孔裡面的油脂,並非髒的東西,也不是所謂的蟎蟲。只要毛孔不堵塞,痘痘就不會輕易冒出來。由於毛囊口被阻塞,毛囊管腔狹窄,形成缺氧狀態,使毛囊內的厭氧菌大量增生,導致微生物失衡。人體啟動炎症介質,粉刺變紅,就成了我們經常說的痘痘。
診斷:
1、初起皮損多為位於毛囊口的粉刺,分白頭粉刺和黑頭粉刺兩種,在發展過程中可產生紅色丘疹、膿皰、結節、膿腫、囊腫及疤痕。
2、皮損好發顏面部,尤其是前額、頰部、頦部,其次為胸背部、肩部皮脂腺豐富區,對稱性分佈,偶爾也發生在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