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最常見的體質就是陰虛和陽虛。陰虛主要表現為面紅潮熱、易上火、睡覺盜汗、大便乾硬等症狀,而這種體質的人在夏季也更容易上火和溼熱。而要治療陰虛可以在煲湯的時候適當加入麥冬、沙參、玉竹、土茯苓、石斛等藥材,並且燥熱體質者在夏天可以多喝這類湯水。
而陽虛則與陰虛相反,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易感冒、四肢易痠軟等症狀,在湯水和食物中可以多加入羊肉、乾薑、桂圓、韭菜等,而由於夏季較為炎熱,體質陽虛者還是得從當下的身體狀況來判斷是否應使用溫燥類食藥來進補。
除了常見的陰虛陽虛,氣血虛弱也是常見的體質。氣虛主要表現在人易疲乏、易勞累、心慌氣短等方面,因而在煮湯的時候可以多加入北芪、黨參、西洋參等補氣中藥。而像血虛者則多為女性,主要表現為手腳易麻痺、臉色晄白無血色,這類人群可以多喝加入首烏、當歸、桂圓、紅棗等藥材的湯類。
在春夏之交,除了根據體質來加入中藥外,還要注意進行祛溼祛熱。溼熱是近期市民常見的問題,所以像五指毛桃、山藥、蓮子等具有祛溼功效的中藥可以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