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還不能說腫瘤是完全由於心理與社會因素應激所引起,但大量事實和動物實驗的資料證明,心理因素與腫瘤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美國曾經調查250例各種癌症患者的生活史資料發現,150例病人在發病前普遍受過強烈精神刺激。美國醫學心理學年會報道了120例肝癌患者的性格特點,分析證實:內向性性格、不良心理、社會刺激、長期情緒壓抑和家庭不和睦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精神心裡因素誘發腫瘤
1、生活變故事件是主要的應激源
生活變故事件是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應激源,而且也是容易導致不健康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生活變故事件引起的慢性精神壓力和高度的情緒應激與腫瘤的發病率增高有一定的關係。
臨床對照表明:在癌症病人發病史中,“家庭不幸事件”“工作學習緊張過大”“人際關係不協調”等生活事件對促癌有重要意義。癌症病因學還表明:患者在發病前半年到8年內往往經歷過重大生活事件的打擊。最有致病性的生活事件是一級親屬的去世,如配偶、父母后子女的死亡。寡婦的腫瘤發病率高。
2、C類性格易患癌症
臨床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個性特徵與腫瘤的發生似乎有一定的關係。美國一位學者把182名被試者按個性特徵分為A、B、C三類,隨訪觀察6年,研究個性特徵與患病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具有C類個性特徵(內向性性格,性格怪癖,表面上小心翼翼,時而衝動;雖多愁善感,但才華橫溢;有時要求目標很高,有時又要求很低)者患病率較高,且患腫瘤者多。
腫瘤病人多為沉默寡言,且長期處於孤獨、矛盾、失望、壓抑的情境下,特別表現為焦慮、抑鬱。基森指出:
肺癌病人多為好剋制情緒少發洩者。福克斯指出:由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測出的否認、壓抑、絕望、疏遠、早年失去母愛等與腫瘤的發展有關。
我國學者的研究證明下列性格特點易患癌症:
1、多愁善感,情緒抑鬱者
2、急躁易怒忍耐力差著
3、沉默寡言,對事物態度冷漠著
4、性格孤僻,脾氣古怪者。雖然性格特點與癌症的發生有關,但經過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努力,有信仰,可以潛移默化的使性格特點受到影響和改變,從而減少癌症的發生。
3、情緒可能是腫瘤細胞的活化劑
大量研究表明,不少腫瘤病人在患病前曾經有過長期的不良情緒刺激後突然的重大精神打擊。對惡性腫瘤患者做心理調查發現,剋制自己,壓抑憤怒,有不安全感及不滿等情緒的人易患惡性腫瘤。因此有關學者指出:“情緒可能是腫瘤細胞的活化劑”。
公元2世紀時,物理學家董倫就發現情緒愉快的婦女得癌症的概率要比得情緒憂鬱的婦女小。奈恩在他那本眾所周知的《乳癌》專著中指出:情緒因素影響腫瘤的生長。他舉了1個患者的例子,患者發病時恰好由於他丈夫的死亡而受到刺激。此後腫瘤越長越大,不久患者便去世了。佩吉特在它的經典著作《外科病理學》中表示:生性憂鬱對癌症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認為深深的憂鬱,久久未能實現的願望,以及失望產生的精神壓抑是其他有利於腫瘤生長因素之外的重要補充因素。
心理社會因素可誘發腫瘤的發生及惡化
1、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蘇聯學者巴斯特斯克等發現移植腫瘤的動物,其大腦皮質的活動有改變,受累神經的衝動頻率降低。1982年聯邦德國霍姆裡在談到心理因素與癌症的關係時指出,長期精神緊張、生活壓力過大可使大腦電場不斷髮生短路,發生錯誤的密碼,導致細胞突變而引起癌症。斯滕等在豚鼠試驗中發現,前下丘腦的破壞可引起抗體滴度降低和過敏反應的抑制與延緩。他們提出皮質下或下丘腦的改變可直接通過免疫反應削弱對抗癌症的能力。
2、內分泌功能的失調
許多研究證明,不同類型的應激事件能產生與個體應付應激情景能力有關的內分泌變化,而這種內分泌反應可以改變機體的免疫能力。目前發現,淋巴細胞膜上存在著不同的激素受體(如胰島素、組胺和前列素等受體)。激素間和激素與受體間的相互作用導致免疫功能降低,有利於腫瘤的生長。
3、免疫系統監督失調
現在認為,長期的精神、社會因素造成的壓力、心境變化是腫瘤最重要的發病機制之一,發病機制的一方面是其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調。免疫失控表現異常的分化和增生,不能正常將其殺傷、消滅和清除。
目前對於免疫機制的認識,已肯定強烈的情感反應可以改變機體的免疫防禦功能,而免疫防禦功能的抑制可以促使腫瘤的發生。動物實驗液證明:心理緊張可促使腫瘤的發展,如小鼠在長期緊張環境下可使皮質類固醇增多,T淋巴細胞減少,胸腺退化,參與免疫的淋巴細胞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