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03 14:10

  近日來,不少人會發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症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一番,這些現象 就是典型的中“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見於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聲音沙啞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實,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斷身體是否乾燥的地方。症狀較輕的會出現聲音嘶啞,喉嚨疼痛以及口腔潰瘍等症狀;有些人會咳嗽,聲啞氣喘不停,特別容易於夜晚發作,進而無法安心入睡;還有些體質差的人會將這種秋咳一路持續入冬,或轉變為慢性支氣管炎等嚴重症狀。

  鼻敏感

  中醫認為,鼻子敏感多為肺虛所致。每逢秋天,十個人裡會有九個患有鼻子敏感問題。鼻黏膜在秋天特別容易乾燥,而一旦乾燥,又用手指去挖,由於鼻黏膜附著豐富毛細血管,越是乾燥,挖鼻孔的行為越為頻繁,最終會導致鼻子出血。還有些人的表現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噴嚏。

  皮膚乾燥

  皮膚在乾燥的環境下特別容易乾燥、瘙癢甚至皸裂。如果你經常性撓皮膚、抓癢甚至舔舐嘴唇,說明肌膚已經喪失水分了。這個時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補水,每天多喝水,然後日常生活中最好帶上一瓶噴霧保溼的,時常潤一潤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緩解秋燥的湯水。

  驚厥

  乾燥的秋天,會陷入兩個極端:身體免疫力好,性格開朗的人會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體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則會心神不寧,甚至會出現驚厥現象。有這種現象的人千萬要小心,提早去醫院治療。

  頭髮乾燥

  秋天乾燥,氣血循環變差,血液無法將養分帶到頭髮毛囊,頭髮容易出現乾燥枯黃。當你發現自己秋天一到的時候,頭髮枯黃拼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這個時候你就該做好應對措施了。

  便秘

  秋天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加上腸胃功能變弱,不少人都會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便秘的問題可大可小,而且一旦被纏上的話,煩惱就不是一般的煩惱而已,因為畢竟是發生在私密地方的毛病,即使看醫生也有許多不方便。所以想要讓自己過的舒服正常,千萬要防止秋燥來襲。

秋燥的表現相關文章
多喝水是潤膚大前提 多喝水是保持皮膚潤滑柔軟的首要前提。進入秋季後,人們更應注重調節身體和保健養生,而養生保健更是以肺臟保健列為首位。調查發現,多喝水是秋季養肺最簡單的一招。秋季氣候乾燥,人體會大量損耗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為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 此外,
發布於 2024-12-03 14:03
0評論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寒,一偏於熱,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涼燥 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
發布於 2023-12-18 17:56
0評論
秋天一到,很多人身體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比如:眼乾,皮膚幹,口乾舌燥,等等。中醫稱之為“秋燥症”。秋季養生貴在“養陰潤燥”。飲食上來講,“少辛增酸”是秋季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即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果蔬,選擇具有養陰潤燥功效的食物。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秋季應多吃白色食品。如:梨味甘、微酸,性涼,有潤肺清心、止咳化痰、生津潤燥、滋陰降火等功效,可解瘡毒、
發布於 2022-12-04 21:06
0評論
五彩蜜珠果 配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l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蘋果、鴨梨、菠蘿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5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姜爆鴨 配料:鴨半隻,姜,青椒,蔥蒜,豆豉,辣椒醬,甜麵醬。 做法:鴨子剁
發布於 2023-12-18 17:29
0評論
秋燥症是指秋季氣候乾燥,空氣缺乏水分,人體吸入乾燥空氣後所致的一種秋日病。中醫學稱之為燥邪,認為其性乾澀,易傷津液、肺臟,且多從口鼻而入,致病多從肺衛開始。由於患者感受燥邪的時間不同,故有溫燥、涼燥和內燥之分,診治、用藥時應該區分開來。 溫燥:潤燥止咳,生津退熱 不少人入秋後會出現口唇乾裂、口渴咽痛等症狀,會自行到藥店購買降火藥服用。醫生提醒,服用藥物不當有可能加重症狀,出現乾咳無痰、呼吸不暢、
發布於 2024-12-03 14:31
0評論
乾燥綜合徵與秋燥的區別 乾燥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淚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乾口燥。臨床上病人出現唾液及淚液分泌減少,表現為眼及口的乾燥。乾燥綜合徵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腺體外的臟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腎臟、肌肉、關節、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因唾液腺病變而出現的口乾、多發性齲齒、腮腺炎等症狀,稱為口乾燥症。因淚腺受累使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從而出
發布於 2024-12-17 21:43
0評論
秋燥咳嗽,常見於氣候乾燥之秋季,症見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帶有血絲,舌質乾紅,苔薄黃,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藥選: (1)二母寧嗽丸:主治久咳不愈,乾咳痰黃,黏稠難咯,喘息氣逆,咽乾口燥,舌紅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兩次。開水送服。(組方: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蔞子、陳皮、麩炒枳實、炙甘草、五味子(蒸)) (2)雞蘇丸:主治咳嗽氣急,痰
發布於 2023-01-26 16:30
0評論
秋燥咳嗽,常見於氣候乾燥之秋季,症見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帶有血絲,舌質乾紅,苔薄黃,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藥選: (1)二母寧嗽丸:主治久咳不愈,乾咳痰黃,黏稠難咯,喘息氣逆,咽乾口燥,舌紅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兩次。開水送服。(組方: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蔞子、陳皮、麩炒枳實、炙甘草、五味子(蒸)) (2)雞蘇丸:主治咳嗽氣急,痰
發布於 2023-02-18 13:16
0評論
燥邪溫涼有區分 “燥邪”特點概括來說,就是“燥勝則幹”,即燥邪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臨床根據其寒熱性質不同,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多發生在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時,除上述乾燥症狀外,還可能伴有頭痛身熱、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咳嗽痰黃、舌紅苔燥、脈數等類似風熱感冒的症狀;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時,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脈弦等類似
發布於 2023-12-18 17:42
0評論
川貝蓮心百合粥:川貝6克,蓮心、百合各20克,糯米100克共煮,熟爛後加適量蜂蜜。此粥可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益氣明目。 四仁粥:芝麻、松子仁、胡桃肉和甜杏仁各10克,研碎,加米200克,煮成粥,加糖50克。此粥有祛燥潤肺、止咳祛痰的功效。 芝麻杏仁粥:黑芝麻15克、甜杏仁10克,大米50克,搗爛後共煮,加蜂蜜適量。此粥有潤膚美容、平喘止咳的功效,可兼治唇燥口乾和乾咳不止。 荸薺蜜糖粥:荸薺100
發布於 2024-12-03 14:2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