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7 21:43

  乾燥綜合徵與秋燥的區別

  乾燥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淚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乾口燥。臨床上病人出現唾液及淚液分泌減少,表現為眼及口的乾燥。乾燥綜合徵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腺體外的臟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腎臟、肌肉、關節、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因唾液腺病變而出現的口乾、多發性齲齒、腮腺炎等症狀,稱為口乾燥症。因淚腺受累使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從而出現眼乾澀、有異物感、少淚等症狀,稱為眼乾燥症。乾燥綜合徵可單獨存在,也可發生於另一種診斷明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症等。前者稱為原發性乾燥綜合徵,後者稱為繼發性乾燥綜合徵。

  因此,對於乾燥綜合症狀的人,判斷是否患有乾燥綜合徵,還要檢查其有無自身免疫性缺陷,或合併其他系統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確是秋燥症還是原發性或繼發性乾燥綜合徵。

  三、秋燥:補水為主輔以食療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加強鍛鍊等多方面去協調。首先,秋季要注意補水。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清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秋季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預防秋燥症,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乾燥綜合徵須防意外

  乾燥綜合徵患者除需要專科治療外,因淚液分泌少,平時應戴防護鏡,避光避風,保持室內溼潤;因唾液分泌少,保護牙齒需用有益牙膏、飯後漱口,牙周炎、口腔有黴菌應及時治療。乾燥綜合徵患者不論到何處就醫,都應主動對醫生告知病情,防止手術中、手術後因氣道乾燥、黏液堵塞而發生意外。

乾燥綜合徵與秋燥的區別相關文章
近日來,不少人會發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症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一番,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中“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見於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聲音沙啞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實,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
發布於 2024-12-03 14:10
0評論
多喝水是潤膚大前提 多喝水是保持皮膚潤滑柔軟的首要前提。進入秋季後,人們更應注重調節身體和保健養生,而養生保健更是以肺臟保健列為首位。調查發現,多喝水是秋季養肺最簡單的一招。秋季氣候乾燥,人體會大量損耗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為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 此外,
發布於 2024-12-03 14:03
0評論
常口乾舌燥可能為乾燥綜合徵 常口乾舌燥可能為乾燥綜合徵。專家介紹:部分患者訴口乾,不能進幹食,特別是餅乾、涼饅頭,需用水、湯送,才能嚥下。說話久時,舌運動不靈活。唇、舌有潮紅;舌背絲狀乳頭萎縮,舌面光滑、裂口,此時患者訴疼痛,不能進有刺激性食物。味蕾數目也減少,進食無味。口腔粘膜疼痛,潮紅常為白色念珠菌病感染的結果,70%患者有此現象。齲齒增加。 此外,乾燥綜合徵還有哪些症狀? ①眼症狀:患者自
發布於 2024-05-02 03:52
0評論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寒,一偏於熱,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涼燥 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
發布於 2023-12-18 17:56
0評論
秋天一到,很多人身體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比如:眼乾,皮膚幹,口乾舌燥,等等。中醫稱之為“秋燥症”。秋季養生貴在“養陰潤燥”。飲食上來講,“少辛增酸”是秋季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即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果蔬,選擇具有養陰潤燥功效的食物。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秋季應多吃白色食品。如:梨味甘、微酸,性涼,有潤肺清心、止咳化痰、生津潤燥、滋陰降火等功效,可解瘡毒、
發布於 2022-12-04 21:06
0評論
五彩蜜珠果 配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l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蘋果、鴨梨、菠蘿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5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姜爆鴨 配料:鴨半隻,姜,青椒,蔥蒜,豆豉,辣椒醬,甜麵醬。 做法:鴨子剁
發布於 2023-12-18 17:29
0評論
秋燥症是指秋季氣候乾燥,空氣缺乏水分,人體吸入乾燥空氣後所致的一種秋日病。中醫學稱之為燥邪,認為其性乾澀,易傷津液、肺臟,且多從口鼻而入,致病多從肺衛開始。由於患者感受燥邪的時間不同,故有溫燥、涼燥和內燥之分,診治、用藥時應該區分開來。 溫燥:潤燥止咳,生津退熱 不少人入秋後會出現口唇乾裂、口渴咽痛等症狀,會自行到藥店購買降火藥服用。醫生提醒,服用藥物不當有可能加重症狀,出現乾咳無痰、呼吸不暢、
發布於 2024-12-03 14:31
0評論
秋燥咳嗽,常見於氣候乾燥之秋季,症見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帶有血絲,舌質乾紅,苔薄黃,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藥選: (1)二母寧嗽丸:主治久咳不愈,乾咳痰黃,黏稠難咯,喘息氣逆,咽乾口燥,舌紅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兩次。開水送服。(組方: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蔞子、陳皮、麩炒枳實、炙甘草、五味子(蒸)) (2)雞蘇丸:主治咳嗽氣急,痰
發布於 2023-01-26 16:30
0評論
秋燥咳嗽,常見於氣候乾燥之秋季,症見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帶有血絲,舌質乾紅,苔薄黃,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藥選: (1)二母寧嗽丸:主治久咳不愈,乾咳痰黃,黏稠難咯,喘息氣逆,咽乾口燥,舌紅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兩次。開水送服。(組方: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蔞子、陳皮、麩炒枳實、炙甘草、五味子(蒸)) (2)雞蘇丸:主治咳嗽氣急,痰
發布於 2023-02-18 13:16
0評論
燥邪溫涼有區分 “燥邪”特點概括來說,就是“燥勝則幹”,即燥邪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臨床根據其寒熱性質不同,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多發生在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時,除上述乾燥症狀外,還可能伴有頭痛身熱、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咳嗽痰黃、舌紅苔燥、脈數等類似風熱感冒的症狀;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時,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脈弦等類似
發布於 2023-12-18 17:4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