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18 17:42

  燥邪溫涼有區分

  “燥邪”特點概括來說,就是“燥勝則幹”,即燥邪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臨床根據其寒熱性質不同,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多發生在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時,除上述乾燥症狀外,還可能伴有頭痛身熱、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咳嗽痰黃、舌紅苔燥、脈數等類似風熱感冒的症狀;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時,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脈弦等類似風寒感冒的症狀。

  秋燥肺部最易受損,中醫認為“肺為嬌髒”,是說相對於其他臟器而言,肺更易受外界氣候因素影響。秋天氣候主要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而呼吸道受其影響,也缺失水分,造成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纖毛運動能力下降,對外來粉塵等異物的清除功能也相應減退,並進一步導致黏膜損傷。呼吸道防禦功能降低,外界細菌病毒乘虛而入,從而出現“秋燥”的呼吸道症狀。原來就有肺部疾患的人群、老幼弱病、生活不規律者更易被秋燥侵犯。

  秋燥吃甚麼,預防秋燥早滋潤

  中醫提倡“治未病”,對付“秋燥”應當“預防為主”,根據天氣狀況和自身反應儘早做好預防工作。

  遵循“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天飲食調養應以輕宣滋潤、生津止渴為重。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過於油膩、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同時,預防秋燥應注意保持室內適當的溼度,戶外空氣質量差時則應減少戶外活動。

  秋燥吃甚麼?朝飲鹽水晚蜜水

  秋日防燥生活有竅門,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為及時補足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飲水宜“多次少飲”,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臨睡前各飲水200毫升。若活動量大,出汗多,應增加飲水量。民間有“朝朝鹽水,晚晚蜜糖水”的說法,即早晨飲淡鹽水,晚上適當喝一些蜜糖水,對改善秋燥確有一定幫助。

  溫燥宜多吃銀耳、百合、葡萄、梨、荸薺、蘿蔔;涼燥吃黑木耳、金橘、胡蘿蔔、蘋果、蓮藕、石榴、紅棗等。此外,羹、粥品也是秋令潤燥的常用方法。當然,並非所有水果都適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蓮則可能助火生痰,對預防秋燥有負面作用,應儘量避免食用。

秋燥吃甚麼有助健康相關文章
多喝水是潤膚大前提 多喝水是保持皮膚潤滑柔軟的首要前提。進入秋季後,人們更應注重調節身體和保健養生,而養生保健更是以肺臟保健列為首位。調查發現,多喝水是秋季養肺最簡單的一招。秋季氣候乾燥,人體會大量損耗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為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 此外,
發布於 2024-12-03 14:03
0評論
五彩蜜珠果 配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l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蘋果、鴨梨、菠蘿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5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姜爆鴨 配料:鴨半隻,姜,青椒,蔥蒜,豆豉,辣椒醬,甜麵醬。 做法:鴨子剁
發布於 2023-12-18 17:29
0評論
川貝蓮心百合粥:川貝6克,蓮心、百合各20克,糯米100克共煮,熟爛後加適量蜂蜜。此粥可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益氣明目。 四仁粥:芝麻、松子仁、胡桃肉和甜杏仁各10克,研碎,加米200克,煮成粥,加糖50克。此粥有祛燥潤肺、止咳祛痰的功效。 芝麻杏仁粥:黑芝麻15克、甜杏仁10克,大米50克,搗爛後共煮,加蜂蜜適量。此粥有潤膚美容、平喘止咳的功效,可兼治唇燥口乾和乾咳不止。 荸薺蜜糖粥:荸薺100
發布於 2024-12-03 14:24
0評論
近日來,不少人會發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症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一番,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中“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見於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聲音沙啞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實,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
發布於 2024-12-03 14:10
0評論
秋天一到,很多人身體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比如:眼乾,皮膚幹,口乾舌燥,等等。中醫稱之為“秋燥症”。秋季養生貴在“養陰潤燥”。飲食上來講,“少辛增酸”是秋季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即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果蔬,選擇具有養陰潤燥功效的食物。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秋季應多吃白色食品。如:梨味甘、微酸,性涼,有潤肺清心、止咳化痰、生津潤燥、滋陰降火等功效,可解瘡毒、
發布於 2022-12-04 21:06
0評論
秋燥咳嗽,常見於氣候乾燥之秋季,症見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帶有血絲,舌質乾紅,苔薄黃,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藥選: (1)二母寧嗽丸:主治久咳不愈,乾咳痰黃,黏稠難咯,喘息氣逆,咽乾口燥,舌紅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兩次。開水送服。(組方: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蔞子、陳皮、麩炒枳實、炙甘草、五味子(蒸)) (2)雞蘇丸:主治咳嗽氣急,痰
發布於 2023-01-26 16:30
0評論
秋燥咳嗽,常見於氣候乾燥之秋季,症見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帶有血絲,舌質乾紅,苔薄黃,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藥選: (1)二母寧嗽丸:主治久咳不愈,乾咳痰黃,黏稠難咯,喘息氣逆,咽乾口燥,舌紅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兩次。開水送服。(組方: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蔞子、陳皮、麩炒枳實、炙甘草、五味子(蒸)) (2)雞蘇丸:主治咳嗽氣急,痰
發布於 2023-02-18 13:16
0評論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寒,一偏於熱,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涼燥 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
發布於 2023-12-18 17:56
0評論
8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暑的意思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即將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今天本市出伏,市民依然要注意“秋老虎”發威。 暑熱天氣讓人難以抵擋涼茶、涼麵和冷飲的誘惑,而專家提醒,處暑節氣之後要少吃“涼”了。專家認為,“以熱治熱”利於解暑,因為溫熱的食物攝入後可刺激體內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熱量的散發。 白天還熱,早晚
發布於 2023-02-12 14:20
0評論
核桃蜜蜂蜜1000克、核桃仁500克、龍眼肉250克。先將核桃仁、龍眼肉搗碎,與蜂蜜一起置於罐內攪拌。每次1匙,日服2次。常食之可健腦益智。 豆漿蜂蜜飲豆漿250毫升、蜂蜜50克。豆漿燒開,再將蜂蜜加入,攪勻即成。隨時飲服,宜於貧血患者調養。桃蜜飲桃花3克研末,蜂蜜10克入杯,衝入沸水,用蜜水沖服桃花末,每日2~3次。宜於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患者食用。 蜜糖銀花露銀花30克、蜂蜜30克。銀花加水5
發布於 2023-03-04 18:2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