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2 14:20

  8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暑的意思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即將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今天本市出伏,市民依然要注意“秋老虎”發威。

  暑熱天氣讓人難以抵擋涼茶、涼麵和冷飲的誘惑,而專家提醒,處暑節氣之後要少吃“涼”了。專家認為,“以熱治熱”利於解暑,因為溫熱的食物攝入後可刺激體內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熱量的散發。

  白天還熱,早晚漸涼,晝夜溫差變大,降水少,是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這時,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乾咳無痰,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醫學專家提醒,要有效防治“秋燥”,可多喝水,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多吃蔬菜和水果;相應調整起居作息,儘量早睡早起;在保持室內通風的基礎上,可在室內養些綠色植物。

處暑節氣少吃涼食防秋燥相關文章
處暑之後的氣候特徵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常使某些疾病在這時候復發或加重,如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過敏性鼻炎等。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極易感冒,年老體弱者往往來不及適應。 處暑節氣中,老年人的氣血陰陽都容易產生虧虛的情形,可能會出現晝不寢,夜不瞑的少寐現象。 處暑時節降水少,空氣溼度低,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唇焦的燥症,人體皮膚可能會因此而變得緊繃,甚至起皮脫屑、毛髮枯燥無光澤、頭皮屑變多、
發布於 2023-02-12 14:26
0評論
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眠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
發布於 2023-02-12 14:33
0評論
燥邪溫涼有區分 “燥邪”特點概括來說,就是“燥勝則幹”,即燥邪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臨床根據其寒熱性質不同,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多發生在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時,除上述乾燥症狀外,還可能伴有頭痛身熱、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咳嗽痰黃、舌紅苔燥、脈數等類似風熱感冒的症狀;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時,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脈弦等類似
發布於 2023-12-18 17:42
0評論
年9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禮記》中寫到:“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是表明天氣已經轉涼的節氣。 白露過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
發布於 2023-04-25 01:03
0評論
雨水多惹人樂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諺語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因此立秋後降溫往往是由於下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得出的結論。 人們喜歡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之說。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即“一場秋雨一場寒”。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民間
發布於 2023-08-04 05:10
0評論
秋天一到,很多人身體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比如:眼乾,皮膚幹,口乾舌燥,等等。中醫稱之為“秋燥症”。秋季養生貴在“養陰潤燥”。飲食上來講,“少辛增酸”是秋季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即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果蔬,選擇具有養陰潤燥功效的食物。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秋季應多吃白色食品。如:梨味甘、微酸,性涼,有潤肺清心、止咳化痰、生津潤燥、滋陰降火等功效,可解瘡毒、
發布於 2022-12-04 21:06
0評論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寒,一偏於熱,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涼燥 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
發布於 2023-12-18 17:56
0評論
炎熱的夏天過去了,又到了雲淡天高的秋季。三伏天的潮溼悶熱好象一下子就沒影了,然而秋風不只是給人們帶來了陣陣涼爽,同時也使人們皮膚乾燥,口乾,鼻腔乾燥,感冒咳嗽的人也多了起來,那麼秋季養生應該注意些甚麼呢?祖國醫學認為秋季在五行屬金,五方屬西,五味屬辛,五臟屬肺,就四季而言,春主生、夏主長、秋主收、冬主藏,依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必須順應天時,才能無病,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故陰陽
發布於 2022-11-27 00:51
0評論
1、滋陰潤燥食物 處暑後的天氣多半以乾燥為主,因此這個時候就應該多吃一些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除此之外飲食還應該以清淡為主,隨著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類的水果,以此來滋陰潤燥。 2、酸性食物 進入秋季後肺經當值,我國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在秋季應該適量的多吃些酸性食物。過一段時間後橘子和山楂將要成熟,這個時候不妨多吃這兩種食物,以此
發布於 2023-02-12 14:06
0評論
1、西瓜 立秋,按照傳統習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熱,而且還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相傳明代有一年,南京城裡許多人長了瘌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果瘌痢瘡果真好了。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在立秋之後吃西瓜
發布於 2023-12-18 17: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