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腦半球(新小腦)病變 主要影響四肢的精細運動。病灶同側肢體共濟失調,上肢比下肢重,完成精細運動症狀更重。肌肉收縮的範圍、方向、力量均不協調,不能正確估量距離(辨距不良),動幅過大,輪替運動不良。肌張力低下。向病灶側注視時有粗大眼震。有意向性(動作性)震顫。
2、小腦蚓部(古小腦及舊小腦)病變 主要是身體中軸(軀幹和下肢)的共濟失調,平臥床上不易出現症狀。有站立不穩,姿勢平衡障礙。走路時兩足分開較寬,搖晃,蹣跚步態(共濟失調步態)。發音肌肉協調不良,構音障礙。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常無眼震。可有肌張力低下。
3、瀰漫性小腦病變(小腦半球和蚓部同時受損) 慢性小腦瀰漫性變性時,軀幹共濟失調和言語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而四肢共濟失調不明顯。這可能是由於新小腦功能有所代償之故。急性瀰漫性小腦病變時,代償功能不明顯,臨床有嚴重的軀幹和四肢共濟失調以及言語障礙。急性病變還伴有明顯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低、肌力弱。
4、腦幹病變 小腦的上、中、下三個腳分別與腦幹的中腦、橋腦和延髓相連。小腦本身、腦幹、三個腳的病變都引起共濟失調。腦幹病變引起的共濟失調主要見於四肢,而軀體共濟失調較輕。此外還可見深感覺障礙和前庭症狀,以及腦幹各水平的症狀,如Homer徵和顱神經麻痺。小腦三個腳的病變除了引起共濟失調外,常合併其他運動感覺異常,因有感覺、運動長束與之相鄰。